38年前的南通什么样? 这位最早航拍南通的记者,镜头里有答案 | 南通发布

再过几天,就是南通城解放71周年的日子。64岁的南通知名摄影家余达这两天带着他的大疆御2无人机,马不停蹄地到处奔波,航拍江海大地。从美丽多彩的濠河、紫琅湖、白龙湖,到海安的里下河、如皋的龙游湖,老余用“上帝的视角”,尽情摄下一个个精彩的瞬间。

南通最早的航拍记者

在南通,50岁以上的人,对余达这个名字一定不会陌生。上世纪70年代,他在南通色织三厂工会工作时,他就跟随当代著名军旅摄影家季音(笔名纪因)学摄影,《学大庆战报》、《南通市报》上经常有他的摄影作品。南通日报1980年复刊以后,他成为第一位摄影记者。

上世纪80年代初,经历10年文革的南通百废待兴,改革开放的春风暖透江海大地。丰富的新闻素材,为余达打开了一片天地。他像一只勤奋的蜜蜂,辛勤摄下一个又一个经典的瞬间:习仲勋副委员长谷牧副总理等中央领导视察南通、南通开发区打下第一根希望之桩、江苏省第二家合资企业力王公司揭开腾飞序幕、南通人刻骨铭心的五八沉船等重大事件,那些已经载入南通史册的经典画面都是他拍摄的。

让余达无比自豪的是,他躬逢一个伟大的时代,有幸成为南通第一位航拍摄影者。1982年,为了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南通两个文明的丰硕成果,为南通积极争取进入中国第一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暖场”,中共南通市委、市政府决定组织一次航拍活动,时任南通日报摄影记者余达、南通电视台记者张建平领命,担任这场航拍活动的主摄影和主摄像。

虽然已经过去38年了,余达清楚地记得那一个个热腾腾的场面。那次航拍是在如皋空军军用机场登机的,他们乘坐安2双翼飞机在南通一市六县拍了两天。航拍当天,他带了两架美能达相机,拍摄团队乘坐安2运输机从如皋起飞,飞至南通港后,沿着人民路一路向东,一直拍到小石桥。余达说:“当时南通还没有高楼大厦,连青年路还只是雏形,尽管如此,能够从高空看到南通,仍是一次宝贵的体验。”他一口气用了7个柯达胶圈,当时南通还不好冲洗,要跨江到上海才好冲洗。

“无人机”实现了“自由飞翔梦”

余达第二次参加航拍是10年后的1992年。那一年邓小平南巡,春天的故事唱响中国。那一年乘坐的是从南京军区调来的军用飞机贝尔212直升机。虽然比10年前的那次航拍条件好了很多,但贝尔212飞机在飞行狼山附近遭遇气流,飞机被气流猛压下降三十米,遭遇生死之劫,余达终身难忘。那次带的虽然还是美能达相机,但已经可以自动卷片,还拍了不少反转片。现在被许多场合反复使用的南通改革开放之初、邓公南巡讲话之初的经典航拍画面,都是那两次航拍的成果。

做了多年的摄影记者,凭着一张记者证,余达在江海大地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自由驰骋,随意拍摄。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随意在空中找到制高点。

无人机的出现,弥补的余达的这个缺陷。有一段时间,他已经不大拍照片了,直到退休以后遇到他的徒弟小丁,听他讲起无人机的种种好处,余达终于在摄影的海洋里再次启航,和航拍有了第三次亲密接触。

“用了无人机以后,感觉有了第三只眼,在空中打开了新视角,拍到了一些以前完全拍不到的角度,很惊喜!”退休在家的余达,在含饴弄孙之余,重新拾起他的爱好,把旅行和摄影完美结合在一起。这些年来,他的足迹跑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还去了国外不少国家和地区。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对航拍这一新生事物也开始跃跃欲试了。

当然,余达最喜欢拍的,还是自己的家乡,因为这是一名资深摄影记者曾经的主战场。

镜头里的变化让他欣喜

从事航拍38年,余达不仅留下了数万张精彩的瞬间,记录下时代的巨变,还从一个摄影者的角度,切身感受到家乡的嬗变。

前两次航拍,濠河和长江码头是余达必去的地方。濠河及周边地区的整治,在余达的镜头里如魔幻般变化。曾几何时,造船、化工等产业集聚南通港,林立的码头工厂不仅遮蔽了长江,也潜藏着生态危害。扬尘、污水、噪音等污染严重,附近居民不堪其扰。这段沿江“黄金岸线”成为不折不扣的“生态伤疤”。每次航拍,余达都留下遗憾。这两年,出现在余达用无人机捕捉的镜头中,江边越来越美了。尤其是生活岸线,自从南通启动实施五山生态修复保护工程,大力推进长江沿岸修复和保护,扭转“滨江不见江,近水难亲水”的局面,一个个“水清、岸绿、景美”的滨江魅力画面,出现在余达的镜头里。

△三个时代濠河变迁

△三个时代狼山变迁

△三个时代南通港口变迁

制高点的变迁是余达感到最直接的变化。为了俯拍南通,余达对南通制高点的变迁了然于胸。上世纪80年代初,他刚到报社的时候,南通的制高点是市区环西百货商场,那栋6层建筑局部7层,有20多米高。因为当时市规划部门要求,濠河周边建筑不能高于30米的钟楼高度。后来这项记录被江苏冠达集团(当时叫南通市制帽厂)的1幢9层生产大楼所打破,那栋楼有45米高,超过了文峰塔。再后来是南通大饭店……

△9层高的制帽厂生产大楼,余达曾多次登高拍摄,如今已经改造成酒店。

这几个不同时代南通的地标建筑,都曾经是余达不同时期拍摄南通城市风光的瞭望塔。

让余达感到欣慰的是,此后,南通的瞭望塔如雨后春笋越建越多,也越建越高,目前最高的是正在建设中的沪通长江大桥北主塔,“身高”突破330米,超越苏通长江大桥成为世界最高桥塔,也成为目前南通最高的瞭望塔。

△330米,南通建筑物的新高度

更让老余感到欣喜的是,现在要航拍南通,不再需要登临瞭望塔,也不需要搭乘直升飞机了。他每天随身带着便携的大疆御2,就可以用上帝的视角鸟瞰大地,尽情拍摄他需要的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