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一位机关干部卡口值守日志】一线的同志,真的很辛苦! | 南通发布

2月8日 星期六 阴

今天是元宵节,也是机关党员干部到高速公路卡口值守第一天,我有幸成为第一批值班者,参与检查测体温工作。

一觉醒来,5:09,不敢再睡,怕睡着,错过约定的时间。翻了一会手机信息,起床、洗漱,煮了水饺用作早餐,开车到单位门口,之后乘车前往值班地点。

6:45左右,在G40小海出口,见到了已经值守一夜的交通、公安、卫生部门同志。在那里,见到了一个女同志正拿着相机在拍摄,问她,说是卫生系统的,并不是单位宣传部门的,就是自己来的,想记录下大家辛苦工作的场景。

现场的卫生部门同志给我们介绍了工作流程、注意事项,开始协助我们穿戴防护装备,教会我们使用红外体温检测仪。还告诉我们,早上天气冷,体温仪可能不太灵敏,需要放在手里加温,保持工作状态。

之后,我们接管卫生部门的现场测温工作。他们已经连续值守多日,太辛苦了,需要调整一下。

这就是一线了,春节以来的半个月,我曾多次到过一线,作为宣传工作者,需要了解各个高速出口警戒检查情况,需要督查一线“逢车必检,逢人必测”措施的落实情况,需要整理拍摄一线的工作场景,但自己在一线值勤,还是第一次。

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肩,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一同值班的同志举着“打开车窗,关闭空调,戴好口罩”的牌子在收费站出口处,到跟前的车辆车窗都是打开的,只需上移步上前,按步骤很快就能完成测温工作。

我感叹于社会各界对疫情工作的认知,在几个小时的值勤过程中,所有的驾乘人员均戴好口罩,包括不满周岁的婴儿。曾见到一个驾驶员,身上还穿了一件一次性塑料雨衣,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我感叹于驾乘人员的配合,他们一路走来,想必经过几次检查测温,但到我跟前,没有丝毫的不耐烦,大多数驾乘人员都是主动将头伸近窗口,接受测温,有时仪器未必灵敏,需要反复检测,他们没有不耐烦,一些女士主动将刘海向边上捋了捋,便于测温。一个开着小货车的师傅跟我说,他一上午已经过多次检测, 从早上小区出门,到市场取货,然后送到海安,再返程,每一道都需要检查测温,但他说着的时候,没有任何怨言。我感叹于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在几个小时的工作中,听到最多的是“谢谢”,也有“你们辛苦啦”,一位操着启海口音的女士说“你自个儿要当心啊!”一个不满十岁的小男孩,在乘坐的汽车启动向前的瞬间,伸了手来向我打招呼,凡此种种,都在我心里深深地铬印,多好的人们啊,在疫情到来的时刻,心意如此想通,沟通如此简洁,感情如此真挚。我也了解到物资运输的情况,外省车辆依然可以便捷的通过,因为我检测的是最外一道,大型车辆都从这里经过,多辆外省籍卡车从出口驶出,注意到其中九成以上的外籍卡车挂着山东牌照,而通过手续与本地车辆一样。

几个小时的值班与坐办公室里收获是不同的,他让我理解了什么是全民动员?什么叫众志成城?我站到了这个城市的关口,也站到了疫情防控的关口,我知道,我们这一关很快就会过去,一切也将恢复正常。但这一关留下的很多美好东西,一定会在我的心灵深处、在我们的社会深处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