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者抗疫“十二时辰”! 致敬,最美的她! | 南通发布

一天时间能干什么?在这场与疫情对抗的“战役”中,很多人正宅在家里支持防疫,而在城东街道北郭社区,党务书记沈海英的一天就这么开始了……

卯时 5—7点

  “妈妈,你又要去上班了吗?”天刚蒙蒙亮,如往常一样,沈海英轻轻地给4岁的女儿盖好被子,准备起床去上班。女儿还是醒了,睁开眼睛问:“妈妈,你怎么天天要去上班呢?妈妈别出去,外面有传染病!”“因为现在有紧急的工作,得妈妈去做啊!”

辰时 7—9点

  7点不到,沈海英骑着电瓶车到达社区。“沈书记,又这么早,你们真是辛苦了。”遇到小区居民打招呼,她笑着回道:“特殊时期,大家都辛苦。谢谢支持!”沈海英工作的卡口在东升路康复医院门前,因为是在医院前,交叉感染的风险比较高。可她是自己要求来这里的,“我是党员,我应该主动点!”

巳时 9—11点

  沈海英拿着测温仪,拦停每一辆车,询问每一个人,登记并测温。这时电话响了。“你好!……好的,我收到快递之后,中午给您送过去……”原来,打电话的是沈海英包片邻里里的居家隔离人员。社区每天安排一次上门服务,隔离人员网购的生活用品和外卖会先送到社区。

午时 11—13点

  午餐是街道送过来的快餐。天气太冷,饭已经有点凉了。沈海英吃得很快,只用了5分多钟。饭后,她将测温仪暂时交给志愿者,和物业工作人员一起去居家隔离的居民家。“快递给您放在门口啦。您可以开门取一下,顺便将垃圾装好袋放出来。”取完垃圾,沈海英一边贴上新的封条,一边隔着门安抚:“只要观察期过后没事,就可以恢复正常生活了。”

未时 13—15点

   回到卡口,继续站岗。迎面驶来了一辆浙江牌照的车辆,志愿者自觉保持距离。“您好,麻烦出示下身份证,配合检查。”沈海英主动上前检查发现,两人的籍贯属于重点疫区,想要去康复医院看病。沈海英立即引导该车在一旁停靠,进一步登记核实信息。经她劝说,两人同意返回居住地开具轨迹证明后再来医院。

申时 15—17点

  自从各个小区封闭管理后,社区人手更不够用了。街道发出了“+我一个”抗疫集结号,设计制作了招募海报给各社区张贴。街道宣传干事将招募海报送到了各个点位,沈海英这里收到了10张。她立即将海报贴到了小区里的各个出入口,“我们希望大家理解我们的工作,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我们的队伍!”

酉时 17—19点

   北郭东村南区是个无人管小区,去年在社区党委引领下成立了“类物业”党群服务队。疫情发生之后,小区党群志愿者们在支部书记王瑞华的带领下,楼道喷药消毒,排查外地车辆人员,封闭小区出入口,由志愿者排班值守。看着天渐渐黑下来,沈海英想过去看看值班情况。在小区门口,她被志愿者拦下测温。看到小区管理得很到位,她对王瑞华竖起了大拇指。

戌时 19—21点

  在卡口,来不及吃晚饭的沈海英为自己和同事“加了餐”,一人一碗泡面,虽然简单却很满足。天越来越黑,路上的人也越来越少了。趁着不是特别忙,沈海英和同事抽空汇总今天的登记情况,核对帐篷里的物资数量,总结一天的工作。

亥时 21—23点

  执勤到晚上十点,下班时间到了。因为住的比较远,沈海英到家已经十点半了。等她洗漱完毕来到女儿的床边,都已经十一点了,女儿早已进入了梦乡。看着孩子的睡颜,沈海英有些愧疚。虽然孩子就在身边,但是她早出晚归,真的好久没有陪孩子了。

子时 23—1点

  丈夫告诉沈海英,女儿下午在家里画了一幅画,题目是“病毒快走”。孩子一边画画一边手舞足蹈地说:“病毒你这个魔鬼,快滚开!我要妈妈早点回家!”本来孩子是要等她回来把画送给她的,但还是等着等着就睡着了。看着一直默默地理解和支持着自己的丈夫,沈海英红了眼眶。

   从卡口执勤到上门服务,从带头冲锋到群防群控,从清晨到子夜,对于沈海英这样的社区工作者来说,这只是一个平常却不平凡的“十二时辰”。他们是这场抗疫战役中不可替代的部分,他们也和医护人员一样奋战在一线,时刻面临着危险。他们也是小家庭里的丈夫和妻子、儿子和女儿、爸爸和妈妈,有牵挂有舍不得,可是他们还是选择站出来,坚守住离居民最近的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