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辛苦了,愿好人一生平安!”今天上午,陈先生和爱人抱着10个月大的宝宝步出0513酒店集中医学观察点时,脸上满是排除感染、解除隔离后的喜悦。再三致谢后,一家人坐上工作人员已预约好的网约车,开心返家。
1月30日,从重庆飞抵南通的航班上,发现2名发热乘客,均有武汉逗留史,随后1人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根据规定,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快速响应,对机上人员实施了集中医学观察。由于反应迅速、措施有力,昨天,在集中医学观察14天后,留观人员无一人感染,全部解除隔离。
“众志成城,春暖花开!”鼠年正月,因为一场疫情,这群素昧平生的人抱成一团,最终共同战胜内心恐惧、找回乐观自信。多年后,这段互相勉励、共渡难关的时光,必将成为大家一生中最值得回忆的经历。
妈妈确诊留下12岁女儿孤身隔离
温情关怀让女孩感受爱的力量
“回家啦,回家啦!”拿着观察点工作人员贴心准备的,含有温馨提醒、口罩和解除医学观察通知单的大红信封,12岁的晓雅(化名)拖着行李箱,兴冲冲地往外走。一旁,小雅的爸爸黄先生一个劲地向工作人员致谢,“多亏你们考虑周到,不然这么多天,孩子一个人,不知道怎么过呢。”
晓雅是通州人。春节前,她跟随妈妈王女士一起到重庆探亲。去时,由于没通过正规渠道购票,她们被“黄牛”倒来倒去,直到第二天中午,大巴车才抵达武汉,后母女俩又立即买票赶往重庆,在武汉仅停留1小时左右。没想到,就是这短暂的停留,她们却被肆虐的新冠病毒悄悄的盯上了。1月30日,探亲结束的母女从重庆乘机返回南通。在空中,乘务员测量王女士体温时,发现她出现了发热症状。飞机降落后,王女士和另外一名发热乘客被迅速送往定点医院检查治疗,其余乘客和机组人员则被分别送到0513酒店和党校两个集中医学观察点进行14天的留观。后王女士被确诊。
因事发突然,乘客们入住房间、拿到行李时已是深夜11点。一切安排就绪后,细心的工作人员发现走廊中还有两个行李箱一直无人认领。困惑之时,机组人员来电告知,被送往医院的王女士还有一个同机的12岁女儿。
“这么小的孩子,突然遇到这种情况,一定十分紧张。”得知情况后,现场医护人员、市六院汪湘云护士长当即上楼将行李送进晓雅房间,并与她聊天、安抚她的情绪,直到她安然入睡,才放心离开房间。
12岁女孩,一个人在房间,如何渡过14天观察期?第二天一大早,一宿都没有睡好的工作人员就忙开了。他们一方面与市三院联系,征求正在医治的王女士意见,联系晓雅爸爸前来陪护;另一方面,驻点民警迅速通过系统查证晓雅爸爸信息,征询晓雅意见是否愿意爸爸同住一个房间陪护;而医护人员和获知情况的留观人员则纷纷准备了零食送给晓雅,给她安慰、鼓励……
“女儿长这么大,从没一个人在外生活过。开始知道这个消息时,整个人都懵了,非常担心,一个晚上都没睡觉。真的要好好感谢大家,是你们的温情对待,给了我们父女战胜困难的力量。”第三天,经过工作人员努力,在填写个人志愿申请书后,黄先生进入隔离区域照顾晓雅。
而见到爸爸的晓雅也格外开心,她知道,这背后凝聚着众多人的关爱,“希望妈妈能尽快康复出院。这次事情,我和妈妈得到了这么多人的帮助,长大后我也会尽力帮助别人的。”
落满签名的感谢信字字发自肺腑
共祝愿抗击疫情早日取得最后胜利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你们辛苦了,愿你们好人一生平安。”昨天上午,在离开观察点前,陈培兰女士代表东海航空DZ6294全体乘客,给市卫健委主任陈冬梅送上了一封落满签名的感谢信,信的最后还附上了一首打油诗:病毒无情人有情,上下齐心一家人。千辛万苦好领导,党的恩情比海深。
情真意切的感谢背后,是工作人员15个日日夜夜默默的坚守与付出。
作为参与过抗击非典疫情的一名老兵,市卫健委原调研员刘乐平本已退休,但组织一声召唤,他毅然挑起0513酒店观察点组长的重任,与市卫健委、市六院、城东派出所的10多名工作人员一起,24小时坚守在酒店,“今天终于可以回家好好睡一觉了。”
事发突然,临时紧急征用0513商务酒店作为观察点,周边的群众多有疑虑,酒店负责人单志远二话不说,迅速安排工作人员到位,根据工作组要求做好各项准备,“当时没想那么多,关键时刻,为国家和政府排忧解难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刚开始,留观乘客有些着急、恐慌,工作人员一边耐心开展心里疏导,一边设法组织力量给所有隔离人员做了采集样本检测,直到结果显示为阴性后,大家逐渐放下了心理包袱。解除隔离观察前,工作人员又安排了一次样本检测,所有人员均为阴性。当天,贴心的工作人员还为留观人员每人准备了5只口罩,并送上了温馨提示:不外出、不串门、不聚餐,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继续居家休息……在飞机上曾近距离给发热确诊病人测量体温的乘务员刘婷婷说,“正是这些细致入微的工作,让我们大家都放下了焦虑。”
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工作组想方设法保证被隔离者的日常营养,元宵节的汤圆、 落灯节的面条,想得面面俱到,乘务长魏璐笑言,“饭菜这么可口,再这样下去都要吃胖了。”
“虽然被隔离了,但对于我们大家来说,也是一种缘分。非常感谢工作人员的良苦用心。”
渐渐地,从开始的焦虑不安到后来的坦然面对,在集中观察点的留观人员深深感受到了驻点工作人员无微不至的关爱。
“祝贺大家,也要特别感谢大家的理解支持配合。”收到感谢信,陈冬梅十分欣慰,“他们的肯定是对一线人员的最大鼓舞。航班人员的集中观察事发突然,当时就像打仗,一声令下,卫生、公安、交通等所有工作人员全部到位,这也展现了南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强大合力。正因为大家齐心协力,到现在为止,崇川、港闸、开发区没有一例确诊和疑似病例,这是所有市民共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共同抗击疫情的阶段性成果。相信,有大家众志成城的努力,一定能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全面胜利。”
“观察群”悄然改名“家人群”
虽然不能碰面 但大家都在默默关心彼此
对于陈培兰来说,鼠年的正月过得有些魔幻,现在回想起14天来经历的一幕幕,她觉得这将成为她一生最值得珍藏的回忆。1月30日,她从重庆看完母亲飞回南通,没想到,一下飞机就被作为密切接触者,安置到了酒店进行医学隔离。一个人面对空荡荡的房间,只能和家人通过视频的方式“见面”,这对她来说多少有些失落。但本就是乐天派的她很快摆脱了这样的情绪,并把所有被隔离的人员和工作人员都拉在一起建立了微信群。
“当时建群主要是考虑大家能够互相沟通交流,一开始加了5楼所有人,第二天把6楼人员也都拉了进来。”陈培兰回忆,“刚开始大家多少有些恐慌,随之时间的推移和工作人员的悉心开导,大家的情绪逐渐平静下来。”
而也正是有了这个微信群,让各方的交流更加通畅,不仅大大方便了工作组开展工作,还有效拉近了大家的距离。
“其实,一开始知道坐在旁边的乘客被确诊为新冠病毒肺炎时,心里还是很紧张的。但最终没能影响到我的情绪。”陈培兰说,这要特别感谢观察点医护人员和学医的同学给了她专业指导,“当然自身素质和心态以及应对方式都很关键。”
而他们的应对方式就是互相鼓励、互相关心、相互逗趣,让大家暂时忘掉对疫情的担忧。陈培 兰介绍,随着大家的熟悉,隔离期间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也增添了大家共渡难关的信心,“第一天晚饭没来得及安排,大家肚子都饿了。六楼632的果果就用鱼竿钓着鹅翅放下来给532接收,然后由五楼大家分着吃。平时,虽然大家都不能碰面,但会在门把手、餐车上互相挂上水果、茶叶、零食等,默默地关心着彼此。”
“群里的小野刚从西藏隔离回来,到了南通又被隔离,大家都戏称他‘江湖隔离体验师’。”陈培兰说,正是在这样的一次次打趣中,大家感受到了温暖,也消除了恐惧。
从一开始的抗拒到后来亲如一家,陈培兰也不知道,自建的微信群群名什么时候已经由“0513观察群”悄然改成了“家人群”,在解除隔离当天,乐观的他们也送给了自己一首打油诗“送给同隔离的亲人”:缘分相遇在南通,众人和睦如亲人。相识恨晚是情义,美好时光记心田。感谢各位兄弟姐妹的一路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