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战线上,市三院这对护士母女同心同行 | 南通发布

  2月14日晚,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隔离生活区,有一对护士母女,短暂相聚又随即分别,因为留给她们的时间只有一晚。原来,第二天,女儿完成任务就要离开隔离生活区,而妈妈则将正式在发热门诊上岗,入住隔离生活区。

  女儿虽是轮转护士,却主动请缨坚守隔离病区

  “70后”的徐云芳是市三院老年科的一名高年资护士。她的女儿,1998年出生的丁鑫彦,2018年进入南通三院工作,目前是该院隔离病区最年轻的“战士”。

  接到疫情任务时,丁鑫彦正好轮转在医院感染科二病区。护士长王园园说:“本来轮转护士是可以安排到其他病区去的,但小姑娘说,她不怕吃苦,想留下来跟大家共进退。后来我们开了两个隔离病区,二楼收病情相对较重的病人,本想安排她去一楼病情相对较轻的病区,但她却坚持留在二楼。”

  丁鑫彦还记得第一天进入隔离病区是大年初一,“可能是因为年轻,我真没感到太多的害怕,只是全副武装后,觉得闷热加上呼吸困难,戴着眼罩感觉啥也看不清楚,那种压抑束缚感,真的难以描述。”即使再不舒服,小丁每天还是要在防护服里待上4个小时以上,并为患者进行各种基础护理和生活上的照顾,而脱防护服比穿还要困难。不过,第二天,丁鑫彦就慢慢适应了。

  面对陌生的工作和各种不适,丁鑫彦说:“我不会跟妈妈说的,她在家里已经热血沸腾,迫不及待想到抗疫一线。我进来了,就不能让她担心。”她坦言,自己虽然年资低,经验不如老师们,但她想学能学,遇到不懂的地方都会及时请教老师,因此坚信自己一定能完成任务。

  母女交心,共同的理想让她们的心更近了

  2月14日,经过20多天隔离病区的“战斗”,首批进入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出色完成了任务,即将离开。当天晚上,丁鑫彦见到妈妈后,主动汇报了她在隔离病区里的收获:在隔离病区里,她对呼吸机的使用有了更多了解,高流量吸氧操作也学会了;更重要的是,她懂得了多从患者角度出发,学会换位思考……

  “因为戴着两层手套,手感差,再加上紧张,有时候穿刺操作一次不能成功,病人总会主动跟我说‘不要紧,要沉着冷静,再来一次,我不疼的’。这让我十分感动。”丁鑫彦说,她还要感谢护士长和老师们的指导,她们思考问题比自己更全面,比如,张晓坤老师、孙岳老师,还有很多一下子叫不出名字的老师,每次都会跟她说:“来,我们一起去完成!”

  听完女儿的汇报,徐云芳十分欣慰。“丫头真的长大了,既然选择了护理就应该有担当,不断学习、思考和成长。”徐云芳欣慰地告诉记者,自己刚来隔离生活区宿舍时,女儿还给她讲了一些注意事项,并主动帮她铺床。

  经过多次申请,从2月14日起,徐云芳终于被安排在发热门诊,入住隔离生活区,她和女儿,又开始了新的分离。“比起在武汉的兄弟姐妹们,我们所做的算什么呢?我们科室全体成员都请战,大家都有这份心,都想为抗击疫情做点什么。能上发热门诊,我真的很幸运!”

  面对妈妈的“如愿以偿”,丁鑫彦也表示了理解和支持,“妈妈,加油,我已经长大,对护理这份崇高事业有了更多的热爱和理解,也越来越懂你!你是我的骄傲,我在外面可以为你分担更多的事,你在里面一定要好好的!我们全家等你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