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社区干部战“疫”中的青春之歌 | 南通发布

  春节伊始,一场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为了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全国上下全面动员、全面部署、众志成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面打响。社区是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最有效的一道防线,在港闸经济开发区爱国村的疫情阻击战中,一群90后的社区干部用担当演绎着战“疫”中的青春之歌。

  90后“姐妹花”,返通人员的生活管家

  秦茜,女,1993年7月出生,现任爱国村民政助理;葛佳琪,女,1993年1月出生,现任爱国村保障平台协理员。巧合的是同年出生的两个人,同是家长捧在手心的“独苗苗”,还同年同月到爱国村工作。近三年的基层磨砺,让她们完成了从“在校学生”到“社区工作者”的蜕变,在突如起来的疫情面前,这对“姐妹花”在岗在行在状态。

  秦茜和葛佳琪二人各自负责一个网格,是网格内疫情防控的主力军。疫情防控初期,深入网格楼道、村组挨家挨户打电话、走访,详细摸排疫区返通人员或有接触史的人员,带领卫生医护人员每天上门测量体温,向居民宣传普及防疫知识……她们各司其职,认真仔细。随着企业的复工,定期联系外省未返通人员的情况、及时反馈南通当地疫情防控要求、详细告知返通复工人员注意事项……她们各自为阵,耐心细致。


  爱国村现有389户租住户,目前有13户29名居家观察人员,居家观察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给原本人手不足的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不少的压力,二人主动找到村联络员承担起了居家观察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一周两次的生活物资采买工作她们忙得不亦乐乎,通过微信提前一天预约好物资明细,第二天集中代购完后再一一送上门,为了买全生活物资跑两个甚至三个超市是常有的事。送完物资后,二人还不忘在社区里“巡查一番”,及时劝阻不戴口罩和扎堆聊天的居民,上门摸排租住人员的返通情况。虽然很辛苦,但二人却表示: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社区全员参战,作为年轻的一代,我们更应该毫不懈怠、主动作为。

  90后“店小二”,企业复工全程服务

  陆楠,男,1992年1月出生,现任爱国村安全员。他虽是爱国村工龄最短的社区干部,但工作起来从不含糊,兢兢业业的工作得到了服务对象和上级职能部门的肯定,连续两年被港闸经济开发区授予“安全生产先进个人”称号。

  一刻不松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也要推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企业尽快恢复生产。爱国村共有辖区企业47家,面对各类企业面广量大、复杂繁琐的人员摸排、方案(预案)制定、复工审核审批,陆楠毅然担当起了特殊时期企业发展的“店小二”。按照“六个必须、五个到位、四个坚持”的要求,与村工业条线工作人员现场为企业复工答疑解惑,帮助企业准备相关复工手续,指导填表、打印资料、复印证件等,为急需复工的单位尽快完成复工审批争取时间,目前已审批通过复工企业35家,复工复产企业29家。

  疫情发生后,村辖区一家具有生产N95口罩资质的企业——江苏同康特种活性炭纤维面料有限公司第一时间向当地政府申请复工,投入口罩生产来缓解当前防疫物资紧缺的现状。陆楠知悉后,积极协助企业做好各项复工申请准备工作,在上级部门专门开通的复工快速通道审核通过后,企业于大年初三正式开始复工。复工的KN95型口罩生产车间每天的生产量达10000多只,产品专供南通疫情防控应急使用。

  辖区南通中友时装有限公司有几批外贸单子急需生产发货,企业焦急万分。陆楠全程陪同企业办理复工准备、现场验收、上报审批等一系列复工流程。当晚7点,企业负责人在接过复工审批单时激动地说:“太好了,明天终于可以安心地复工了,这可给我们办企业的吃了一颗‘定心丸’呀!”

  除了协助辖区企业做好复工复产外,陆楠还负责小区一个网格和20多家服务业企业的疫情防控工作,每天东奔西跑、早出晚归。为了解决自己的后顾之忧,也为了家中7个月大的儿子的安全,他把爱人和儿子送回了娘家,平时只能通过微信视频来解自己的挂念之苦!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社区工作人员的背影,在当前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严峻斗争中,90后的社区干部只是千万个挺身而出、英勇奋斗,主动深入抗疫一线的基层社区工作者的缩影。为了守护一方百姓的生命安全,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基层工作者守土有责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