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三院隔离病区有位护工“战士”:苦脏累活她抢着干 | 南通发布

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隔离病区,有一位瘦弱的身影,每天全副武装,跟所有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一起并肩战斗。她是隔离病区唯一的“外援”,也是这里年龄最大的工作人员。她虽然不是一线医务人员,但是所有医务人员却把大拇指都送给她!她就是隔离病区不可或缺的“暖阳”——护工老杨。

今年59岁的老杨,名叫杨淑媛,如东人,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也是市三院后勤服务公司里的一名普通护工。截至目前,她已经住在隔离生活区20多天了,归期还未可知。

她的老公、儿子一家,还有如东老家两位80多岁的老人,都在家里等她。她的弟弟和妹妹至今还不知道她居然在隔离病区工作。

无奈撒谎,只为进驻隔离病区

2月4日,市三院新增隔离病区的前一天,老杨如坐针毡,她要做一个艰难的决定:明天来还是不来?来,就是新隔离病区里的“战士”;不来,隔离病区暂时还没有招到愿意进驻的护工。

其实,在这之前老杨就跟家里人提过几次想进隔离病区做护工,家里人一致反对!“不许去!你这个身体还进去,不要命了!”“我们家不需要你去赚这个辛苦钱!”“我去跟后勤公司说,安排进隔离病区我们就不干了!”

当天晚上5点多,病区开始搬迁改造,大家都在等老杨的回复,老杨啥也不说,只是闷着头跟着医务人员一起搬。不久,儿子打来电话:“妈妈,今天怎么还没回来?”“刚一个亲戚来找我,我带他去找了个主任看报告,闲聊了会……”晚上7点,儿子又来电:“妈妈,你怎么还没回来?”“我洗个澡,马上就回。”老杨一连接了几个电话,看着她无奈地撒谎,旁边的护士们忍不住泪流满面。

其实,老杨既没有陪病人看病,也没有洗澡,她送完病人,搬完病区,又用最快的速度,给病区认真地消毒了一遍。回到家的老杨悄悄收拾衣服,找出高血压的药,带上两包卫生纸,儿子警觉地问,“妈妈,你要去哪里?”

晚上儿子裹着大衣,特地睡在老杨旁边看着她,“妈妈,是我们无能吗?要你去吃这个苦赚这个钱?”“孩子,妈妈不是在乎钱,而是非常时期,这个工作我一定比其他人合适。”“你这么大年纪,心脏都做了两次手术,你不是年轻人啊!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们一家子怎么办?不许去!”……

一夜无眠,第二天老杨早早起床准备上班,却发现电动车钥匙找不到了。儿子说:“不去了,我们家不干了。”老杨故作镇静,“好吧,不去就不去了,我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让后勤重新安排人吧。”儿子终于松了口气。等到上午九点多,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忍不住打电话询问老杨情况,她“灵机一动”跟家人说:“后勤公司电话来了,说照顾我的身体,找了其他人去隔离病区。还安排我跟我的老病人一起。”就这样,她得到了儿子的默许。

于是,老杨二话不说,拎着前一天晚上收拾的行李,开着电动车飞奔至隔离病区。中午十分,看到气喘吁吁的老杨后,医护人员仿佛久别重逢般激动欣喜。

火速上岗,苦脏累活抢着干

经过简单培训后,老杨火速上岗,当天进了隔离病区一忙就是4个小时,等她休息下来,已经是晚上五六点了。于是,她简单跟儿子打了个电话:“今天送老病人去检查回来,不小心进错隔离病区了。这下好了,怕是要被隔离十来天,家里就靠你们了。”老杨撒谎撒得漏洞百出,儿子也听出了破绽。妈妈一夜未归,全家人心急如焚,老公得知消息也从如东姐姐家赶回来:“她不能去,她不要命了!”然而,这一切不能动摇老杨坚定的决心。

事实上,在进隔离病区之前,老杨就是市三院某感染病区唯一的一位护工。说她唯一,是因为其他病区里的护工至少都是两个人,唯独老杨所在的病区特殊,收治的都是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没有人愿意来,护工不知道走了多少批,只有老杨选择留下。她说:“我一个人能行。”病人多,杂病多,打饭、收垃圾,消毒,换被单……老杨把属于自己的活和不属于自己的都承担了,能做的都一起做。护士吴珍珍说:“老杨做事麻利,干净利落,一个人顶几个人,早上5点多第一个到病区,晚上五六点才下班,关键365天全年无休!她真的不容易!”

进后隔离病区后,老杨一如从前,看见脏活累活抢着干,扫地、拖地、收垃圾、冲开水、打扫厕所、夜里病人行CT检查之后负责一路的消毒……“老杨跟着我们十几年了,跟我们的家人一样,她是我们病区的‘宝贝’,打饭、陪检、消毒杀菌、做卫生样样在行,有她在,我们放100个心!”隔离病区护士长李雪梅说。

千金不换,她要把好这一关

“这个节骨眼,随便多少钱,谁喊我我都不去,我必须留下来。换别人来我也不放心,新来的护工对这里的医务人员不熟悉,对感染病也不熟悉。我在感染病区时间久了,水痘、猩红热、肝炎……啥样的我都见过,你只要跟我说什么病,我就知道是通过什么感染,医疗垃圾我一定能处理得妥妥帖帖。”老杨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事实确实如此,老杨虽然只上过小学5年级,但已然是病区里半个医务人员了。疫情发生以来,老杨每天晚上都看中央电视台,钟南山讲新冠病毒的知识看得尤其认真仔细,“看了这么多天了,我基本上了解了这个病毒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我已经想好怎么做好防护,这些病人的污染物应该怎么处理。这次这个病毒太厉害,一点不能有闪失,一旦哪一步没做好,医疗废物处理不当,那就不是一个人的事了,会牵连所有人,我要把好这一关!”老杨说这话的时候,脸上一脸坚定!

穿脱防护服,一个正规医务人员都要反复练习培训的动作。很难想象,老杨这个两次心脏手术后的身体,又怎么样去承受几个小时的全副武装和一刻不闲的工作强度。“医护人员从来没有嫌我没文化,我反复地问、慢慢地穿,我必须集中注意力,认真听、听清楚,生怕哪一步弄错了,把病毒带出来。穿着衣服干活时间长了,浑身是汗,心跳加快喘不上气。特别难受的时候,我也会先歇一歇,年龄大了,但我不能倒下。”

不久前,市三院第一批进入隔离病区医务人员开始休息,院领导特别关照,建议老杨一起休,她不肯,坚持要留下来战斗到最后。老杨说,她跟医务人员们在一起,每天都觉得很开心,能够进入抗疫一线,也很自豪。“医院就是我的家,这里的医生护士不能没有我,我也不能没有他们!我文化低,只会做卫生,医生和护士他们要救命的,他们才是高尚的人,我想要陪着他们坚持到胜利的最后一刻!”

疫情之下,方显人间大爱。没有谁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战士“老杨”,这样一个平凡的农村妇女,没有豪言壮语,始终把别人看得比自己重要,又何尝不是一种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