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清明前后这段时间,都会接到很多市民的来电咨询,不过,今年的情况尤为特殊,市民打进来的电话每天都处于喷井式。”这是市东华塔陵园管理处的接线员小杨(化名)在昨天(3月30日)6点下班后跟我们说的为数不多的几句话之一。上午9点半,当我们见到小杨时,毫不夸张的说,根本不忍心再向她提出问题,其桌上的电话座机完全处于第三方插不进话的状态。
无奈之下,与小杨同办公室的同事熊尚平就成了她这趟采访的“代言人”。熊尚平说,自3月27日全市开放清明祭扫后,小杨接到的最早的一通电话,是市民凌晨5点多打进来的。
热线电话响个不停,小杨透露,这些天来,平均每天都要接到400多通电话,六成以上的来电咨询均是围绕“预约祭扫”展开的。不少市民表示,“从新闻里已经了解了室内骨灰堂和塔陵祭扫需要预约,但具体如何预约操作成了问题。”小杨说,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在于,打进电话的多为中老年人,有的使用的并不是智能手机;而有的虽是智能手机,但对于操作完全摸不着头脑,这些都给他们预约祭扫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持非智能手机的老人,我们会委婉地告之让其家里的子女尝试着操作,如有疑问,再来电咨询;而对于手上持有智能手机的市民,我们会透过这根电话绳,将既定的预约步骤一步步地指导咨询者完成。”熊尚平说,清明祭扫关系到千家万户,事实上,一天下来接听的几百通电话有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对象、不同声音,但大家缅怀亲人的急切心情都是一致的。为了帮助尽可能多的来电者顺利完成网上预约,一整天下来,小杨已经累得嗓子眼儿冒烟,“开放预约的第一天,我注意到早上上班时她倒在杯子里的一整杯水,待到下班,杯子里还是那一整杯,一口也没喝得上。”
在六成咨询之外,还有不少市民提出,已经网上预约成功了,为何到了塔陵门口还需再耽搁时间?熊尚平说,在疫情防控期间,为了大家的安全,来塔陵祭扫的市民切记必备3样证件,以防跑空趟,分别是预约成功截屏图片(预约号)、电子通行证(健康码)、墓位使用权证,而且考虑到塔陵的室内塔位占比97%,所以东华塔陵园全部采取预约祭扫的形式,也请广大市民理解支持。
而对于因疫情无法从外地赶回来祭扫的市民,小杨说,大家也别担心,东华塔陵园管理处就此对微信预约祭扫功能做出了优化,增加了代客祭扫的服务项目,尽可能满足在外市民的需求。
这些天来,在全市民政系统像小杨这样的接线员还有很多,她们中,有不少是“80后”、“90后”乃至“00后”。我市有序开放清明祭扫服务后,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一共对外公布了16个咨询电话,在电话的这一端,她们每天坚守岗位,用饱满的情绪透过这根细细的电话绳,为市民答疑解惑,提供贴心的服务。
“希望通过电话指引能真正帮助到大家,当然更希望市民能够逐渐接受文明低碳的‘云祭扫’方式,这不仅是非常时期的应急之举,更是‘互联网+’时代追思先人正确的打开方式。”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当小杨跟我们聊及这些时,这个“85后”的姑娘脸上挂着满满的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