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 集中康养期间,南通66名援鄂医疗队员是如何度过的? | 南通发布

4月1日,首批返通的66名援鄂医疗队员结束在金岛生态园为期14天的集中健康休养,以良好的身体状态和饱满的精神风貌“回家”了。那么,66名队员是如何度过这14天的康养期的呢?他们的答案都惊人一致:放松身心、锻炼身体、学习充电。

吃上可口家乡菜,真正有了回家的感觉

“一人一房,岛上的住宿条件很好,环境优美,在这里康养的每一天,身心都很放松。” 市第一人民医院“90后”护士王丽告诉记者,一日三餐都由酒店精心准备,并安排专门人员配送,每天菜品几乎都不重样。龙虾、牛肉、竹笋、草莓、鱼圆……各种时令的美食,让队员们大饱口福。在每位队员房间门口都放在一张小桌子,酒店配送人员会定时将餐点送到桌子上。早、中、晚餐的供应时间分别是8点、12点、18点。

“酒店的饭菜品种齐全,除了各种口味菜、营养汤,还配送水果、酸奶,营养搭配合理。只有吃上可口的家乡菜,我们才感觉是真正回家了!”南通市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陈金亮说,在康养期间,市卫健委还贴心安排了生活助理,专人负责解决队员们在酒店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他还清楚地记得,入住金岛生态园的第一天,刚走进房间就看到了一张写着“欢迎回家”四个字的贺卡,落款为“中共南通市委员会、南通市人民政府、南通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这顿时让他心头一暖。

记者了解到,在集中康养期,每天上午10点和晚上7点,队员们会各接受一次体温检测。在他们返通后的第1天、第7天和第14天,先后进行了三次核酸检测。

3月30日,市卫健委还在岛上特别安排了一场篝火晚会,队员们在岛上一处空旷地带围着篝火,跟着欢快的旋律,跳起了舞蹈,还分组进行了红歌PK,那欢乐的场面令所有人都久久难忘。

  

做操、赏花、骑车,一个也不能少

不久前,在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南通医生带领患者练起了“强心健肺操”的新闻报道还历历在目。在集中康养期,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南通支援湖北第四批医疗队队长倪晓辉等人,也将这套有益身心的健康操搬到了金岛生态园上。

“可能我们医护人员比普通人更加明白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就算在房间里,我每天也会花一段时间锻炼身体,跳绳、练俯卧撑、打八段锦、做强心健肺操……”倪晓辉坦言,目前,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状态都恢复得很不错。

“在集中康养的第一周,大家都在各自房间休养,不出门,我们就通过微信、电话交流。后来,我们会在走廊进行适当的运动。”王丽坦言,她一般会约上几个要好的队友一起在走廊上做做广播操。而在第二次核酸检测阴性后,队员们每天可以在岛上有一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

眼下,正值春风时节,金岛生态园上百花盛开,队员们或相约散步赏花,或结伴骑车环岛游,或在美景中拍照留念。“一般是各家医院的队员分批按照不同的时间段出来‘放风’,比如,我们医院就是下午四点半到五点半。”王丽说,这段时间是她最享受的惬意时光。娇艳的桃花、雪白的梨花、美丽的郁金香,竞相绽放,加上岛上清脆的鸟鸣,让在花间散步的队员们心情格外舒畅。

边休息边充电,科研氛围浓厚

对于平时工作忙碌的医护人员来说,14天的康养十分难得。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几乎所有医疗队员都利用这段难得的安静时光,梳理在湖北一线抗疫的临床宝贵经验,查阅相关医学文献,或撰写论文,或申报科研课题,或开展发明创造。

在湖北战疫期间,很多医护人员由于长时间佩戴口罩,导致脸上产生深深的压痕,成为不少新闻媒体争相刊登的感人照片。然而,对于不少爱美的女医护人员而言,压痕不但影响美观,还容易导致皮肤过敏。为此,“美小护”王丽动起了脑筋,“我利用这段时间,设计了一个多功能防护口罩,不但可以与眼罩相结合,还特别增加了防压疮的材料,就算长时间佩戴,也能有效防止压痕的产生。”在此基础上,王丽还在口罩增加了一个“小装置”,实现了无需摘口罩,也可方便做雾化。她告诉记者,这也是她在武汉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驰援时,看到病人做雾化治疗时必须摘下口罩而得到的启发。

在队长倪晓辉的带动下,南通支援湖北第四批医疗队在康养期的科研氛围尤为浓郁。“基于互联网+‘呼吸康复’APP负荷深呼吸训练结合有氧运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基层医疗机构新冠肺炎防控策略的应用研究”……“这些天,大家都在忙着写课题项目申报书,平时搞科研都要起早贪黑挤时间,这次难得的康养时间,更加舍不得浪费了。”倪晓辉说。

为了抓紧时间学习充电,不少医护人员都让家人将电脑和相关医学书籍送到岛上。“全队在武汉战疫的过程中严格管理、科学防控、合理施治,积累了很多宝贵的临床经验,我也在抓紧时间总结心得体会,希望能够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陈金亮说,此举也是积极响应中央“把科研放在门诊病房、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的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