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人身体不好,原本只有我一个在外头工作,疫情发生后的,我的工作也暂停了,全家一下子陷入了困境。后来社区干部为我家申请了政府临时救助金,帮助渡过了难关。”家住港闸区陈桥街道丽康花园小区、今年26岁的小初(化名)今天(2日)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根据家里的具体情况,他们一家一共申请到12240元的政府临时救助金,直接打到了卡上。
临时救助,正是用于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托底性制度安排。非常时期,为能让临时救助金在最快时间内得到办理,第一时间送达特困家庭手中,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负责人桑永旺介绍,市民政局从政策着手,进一步优化简化审核审批程序,向镇(街道)下放临时救助审批权,对急难型、需要立即采取救助措施的,积极开展“先行救助”。
当然,还不止于此。小初说,“政府真的为困难群众想得很周到,疫情防控一级响应期间,他还收到了每月120元的临时生活补贴呢。”此外,受鲜果、畜肉和鲜菜价格上涨较多的影响,我市还启动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据了解,今年一季度共为全市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孤儿等约7.2万人发放物价补贴资金1196万元。
保障癌症患者疫情期间“不断药”
“以前每半个月至一个月,家里的药吃完了,我就会到紫琅医院来领慈善药物,后来发生了疫情,本以为要断药了,没想到接到通知说,从2月10日起,每周的一、二两天药品正常发放。”市民葛先生(化名)告诉我们,听到这一利好消息,他第二天就和女儿去了紫琅医院,顺利领到了药品“格列卫”(抗癌药)。
去年9月葛先生被确诊患上了间质瘤,每个月需服用两盒“格列卫”。“这个药还是挺贵的,两盒原价1万4千多,如果有医保的话,可以报55%左右。”葛先生的女儿坦言,在这里领这个药,为他们家分担了挺多。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紫琅医院病区还处于封闭式管理状态,但考虑到癌症患者的特殊需求,院方与市慈善总会经过反复研究,坚持“救命药不能停”,决定克服困难,给亟需领取救命药的癌症患者发放慈善援助药品。
图为发放慈善救命药现场。
“我们发放的慈善援助药品主要包括格列卫、达希纳、爱必妥、特罗凯、易瑞沙、泰瑞莎、多吉美这七种抗癌靶向药。”市紫琅医院药剂科主任王健说,作为市慈善总会指定的中华慈善总会援助药品发放点,医院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安排药剂科专人服务,截至3月底,已为来自全市范围内的1247名癌症患者发放“慈善救命药”。
向困难职工发放“抗疫促消费”暖心券
“10块钱一顿,一大荤一小荤外加两素一汤,清清爽爽,吃得饱饱的。”86岁的周冬林老人于去年10月住进千禾护理院后,对这里的饭菜非常满意。老人的女儿周萍告诉我们,对于上了岁数的老人来说,“吃”和“住”是两桩大事,这家连锁的护理院对于家庭条件一般的工薪阶层来说是不错之选,生活在这里老人起居规律,饭菜的口味也咸淡合宜,所以疫情发生后,父亲的生活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不过对于全国级特困职工朱师傅来说,丈夫患有脑梗和糖尿病,两个儿子都在上大学,靠着一份从事社区保洁的收入独自撑起一个家,确实非常的不易。为切实缓解困难职工消费压力,市总工会“想困难职工所想、急困难职工所急”,向朱师傅发放了500元的“抗疫促进消费”暖心券,以改善他们一家的基本生活。
消费券本身是没有温度的,有温度的是券背后的这份纯粹心意。据了解,这次市总工会按照特困职工每人500元、困难职工每人300元的标准,为市区76名困难职工发放“抗疫促进消费”暖心券,并通过多家超市比价后争取到商家5%的优惠返利,受助的困难家庭实际可以买到525元和315元的商品。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称,马上就要开学了,困难职工家庭除购买生活用品和必需品外,还可以买点铅笔、本子、书包等学习用品,为孩子们做好开学前的准备。
【短评】兜底保障,把困难群众放在心上
疫情之下,全市7.2万在册城乡低保人员、特困供养人员、孤儿等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不容忽视。
南通政府部门聚焦脱贫攻坚、特殊群体和群众关切,更好地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兜牢疫情期间社会救助保障底线。“干部在路上、群众在家中”最好的防御堡垒已经铸成。各部门拧成一股绳,密切配合,重点关注因家庭收入来源减少,发生阶段性致贫返贫的情况,通过实施临时救助、启动物价上涨动态补贴机制等措施,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疫情期间,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及集中隔离观察人员进行排查,对存在因上述情形造成的老人、儿童单独居家留守等问题,采取相应救助和服务措施。全面落实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单人保”等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困难对象“一户不少”“一个不落”地纳入社会救助。
可以想见,因疫情产生的致贫致弱群体保障需求对政府部门提出了更大更新的挑战。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基层社区治理、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等各项民政工作领域必定会迎来新技术、新思想的冲击,需要全市民政干部勇于解放思想、积极改革创新,把握好变的大势,分析好不变的优势,以变应变,针对性“发力”推进新时代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