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 疫情冲击来袭,积极“自救”稳外贸 | 南通发布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我市外贸企业受到哪些影响?存在哪些困难?如何积极“自救”?座谈会上,企业代表们纷纷打开“话匣子”,畅谈遭遇疫情后的种种,交流各自经验的同时,期盼政府部门拿出更多实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订单流失,企业压力倍增

近两周,疫情全球蔓延加剧导致国际贸易形势发生急剧变化,我市部分外贸重点行业、重点市场面临严峻形势。参会的不少企业代表坦言,最直观的影响有经济损失、资金链断裂、订单下降、裁员等问题,需要做好打硬战的准备。

据了解,我市纺织服装及家居消费品、机器机械行业的出口受冲击较大,主要是跨国公司尤其是欧洲订单基本取消。我市一家服饰贸易公司负责人对此深有感触:“2月10日复工到现在,南通地区达产率95%左右,预计订单整体减少50%以上。原本这段时间应是订单饱满的状态,无奈招工计划也暂缓。”他说,企业八成客户来自日本,已有客户确认订单量减少40%左右,另一部分欧美订单90%都取消。此外,有不少订单延期交货,产品价格预计将下降10%,可谓“雪上加霜”。

从事箱包研发和销售的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同样遭遇国外采购商推迟订单、抛单弃单的情况,这让负责人有些焦虑。“有些订单的出货时间已经推迟到9月,有的甚至延迟到明年,企业压力倍增。”他说,有些客户甚至损失定金也要取消订单,生产好的货物只能想办法低价转让。“我们也在积极和国外客户沟通协商,想抓住国外‘风口’。”他说,企业正加大对健康产品的投入,申请第一、二类医疗保护用品销售资质,出口口罩、手套、手术台布等产品到瑞士、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等地。

据市商务局调研,目前美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等地疫情较为严重,这些地区出口占全市出口的30.7%,主要市场需求低迷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企业信心。

先人一步,多措并举“自救”

疫情对外贸发展的冲击不可避免,如何积极应对、把疫情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成为当前我市每个外贸企业的经营发展的重中之重。不少企业敏锐感觉形势变化,先人一步抢先机,提前做好相应准备。

南通联亚药业有限公司总裁张国华和南通醋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庆九在交流经验做法时发现,两家企业都做到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作为我市首批复工复产的企业,联亚药业做了大量前期准备,2月10日当天的复工率便达到74%,2月底已基本实现正常运营。“我们共有26个外籍人员,经过规范隔离后,已有16人到通,其中15人已上岗,其余在美国、印度等地的均在家办公,对生产暂无影响。”张国华介绍,严格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企业提前预判形势,在疫情没有全球暴发之前大量采购原材料,目前各类原料、辅料的库存量可供生产一年以上,杜绝了产业链断裂。据统计,一季度出货量提升了39.6%,总出口收入提高了30.6%,预计全年销售额将提高25%左右。

正月初二,醋酸化工便成立了疫情防控小组,及时与国外客户沟通,目前生产稳定。董事长庆九说,欧洲、印度等地订单也有推迟的情况,企业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主动抓住当前原料价低这个机会,找仓库做好原料储备;派欧洲、美洲服务中心的营销人员跟踪、维护好原有客户,保证客户群体的稳定;准备充足资金,应对后期疫情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对于未来发展他也很有信心:“一季度已完成销售额5.4亿元,全年销售额22亿元的目标可以实现。今年年底新增的产品将投产,每年能增加10亿元销售。”

虽然疫情对惠生(南通)重工有限公司在订单落地方面有些阻碍,但企业一直通过各种措施规避风险:与国外客户耐心沟通,确保核心产品订单稳定,目前在手订单价值30多亿元人民币;保持满负荷运作,把订单尽可能前移;签订短期订单,确保劳务人员稳定;开展生产设备的标准化设计,缩短订单生产周期,提高核心竞争力。相关负责人安文新说:“一季度企业产值达2亿元,已经达到预期,相信疫情对企业的长期影响不会很大。”

期盼更多政策,开展精准帮扶

企业积极开展“自救”的同时,也十分需要政府部门的“外援”。座谈会上,几家企业负责人不约而同地表达这样的期盼: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可能帮助企业减轻经营压力,在融资贷款、开拓市场、法律援助等方面提供指导与扶持。

因疫情发生后多数人居家隔离,运动产品需求突增。研发生产这类产品的南通瑞升运动休闲用品有限公司近期订单是去年同期的两倍,但遭遇一线工人不足的窘境。董事长钱林希望,相关部门搭建“员工共享”平台,向有条件的企业“借”部分员工。南通龙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盾则建议,适当调整企业出口信保保费或对保费给予一定补贴;发挥现有专业法律平台作用,加强涉外法律援助。

传统起重设备加工出口订单减少后,南通奥曼工贸有限公司转战口罩、防护服、鞋套等产品出口市场,致力于打造跨境电商模式,与多家互联网平台签订了合作。总经理陆华华希望,政府能加强出口企业赴国外参加境外展览的补贴力度,给企业在跨境电商平台推广方面给予一定补贴。

据悉,市商务局将继续指导服务企业应对疫情冲击、稳住外贸基本盘,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时,加快落实各项外贸支持政策,精准帮扶企业开展对外贸易。一方面,推动金融、信保部门建立快速融资、快速理赔通道,支持有条件的外贸企业转产,支持具备资质的企业扩大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出口;推动市外贸12条政策及国家、省政策落实,在6月底做好统一兑现工作;做好原产地证书出证认证工作,为企业减免关税;做好后疫情时代跟踪分析,包括境外上游原料的仓储、外需下降导致库存增加的风险准备等,帮助企业提前做出预判和决策。另一方面,加快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外贸集聚区等业态发展和叠加创新,支持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出口基地、省级海外仓建设,帮助外贸企业消化产能、减少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