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孩子肛门处长出的“小赘肉” 医生提醒:这是肛裂的表现 | 南通发布

最近,常有小朋友因为肛门口长了一个“小肉赘”来到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就诊。对此,该院儿外科专家张友波提醒:“小肉赘”医学上称之为“前哨痔”, 它的出现提示孩子的肛门可能有损伤了,家长应该引起重视。

张友波介绍, “前哨痔”也称“裂痔”,虽然名字里也有“痔”,但和我们平时说的“痔疮”是完全不同的。痔疮是由于肛门静脉丛曲张引起的,而前哨痔只是肛裂的一个表现。扒开小朋友的肛门,会看到在“前哨痔”的深方有一纵向的裂口。这种孩子都有便秘病史,干结的粪便将肛管“撑”开导致肛裂,肛裂一般位于肛管前方或后方的中线处,因为这个位置相对薄弱。

“肛裂的主要症状是排便时疼痛和便血。”张友波介绍,排便时的剧烈疼痛让孩子惧怕排便,而强忍“便意”,拒绝排便。“憋便”进一步加重便秘,如此“恶性循环”导致肛裂加重,裂开处继发感染形成慢性溃疡创面。而慢性炎症刺激裂口周围纤维组织增生,裂口上方增生导致肛乳头肥大,裂口下方增生形成突出于肛门外的“肉赘”,即为“前哨痔”。 

“前哨痔”有时会因感染出现红肿,对此,张友波建议,这时可以外涂抗生素软膏进行治疗,如“百多邦”、“夫西地酸”或“红霉素软膏”等,也可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他指出,小儿肛裂很少需要手术,一般纠正便秘后自会逐渐愈合,肛裂好了,突出的“肉赘”也会逐渐变小,当“前哨痔”完全变平时,这个“哨兵”也就“下岗”了。

在此,张友波提醒,眼下,正值春季容易引发便秘,这是由于春季乍暖还寒,天气干燥,加上寒冷季节使人的毛孔属于闭合状态,在饮食上,人们习惯冬季进补,饮食又多为高热量,少纤维,使肠道刺激减少,反射性蠕动减弱而造成便秘。建议家长在孩子的饮食上多注意,让孩子多喝水,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