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尘整治曝光台|“扬尘山”整治迫在眉睫 | 南通发布

占地两千多平方米、高度达十米左右,由近万吨渣土堆积形成的“扬尘山”,横亘在我市通州区先锋街道周圩村境内,扬尘现象虽经整治但仍然令人担忧。5月18日下午,本报记者赶到实地探访。

扬尘扰民 村民直言家中到处是灰

“拆迁安置是民心工程,是政府为我们老百姓做的实事和好事,我们欢迎;可是,由于居住地附近建筑渣土大量堆积,再加上工程挖取的大量土方长时间没有清理,导致一遇晴好天气,扬尘现象就极为严重,影响大家的正常生活,我们真是有苦没法说。”5月18日下午,在我市通州区先锋街道周圩村村民何师傅的家中,他指着门框上、窗台上落下的一层层灰沙,双手一摊,一脸无奈地对前来采访的本报记者介绍说。

这样的状况,在周圩村不少村民家中,并不鲜见。备受扬尘之扰,令他们不胜其烦。

“对于市政府发起的‘654’扬尘专项整治行动,我们每个村民都举双手欢迎!”村民钱女士指着距家不远处横亘着的、犹如一条长龙的人工土山说,“这个由建筑垃圾、大量渣土、农田土方等组成的超大堆场一天不解决,一天就不能让当地老百姓安心。扬尘污染实在是太严重了!你看,家中到处都是灰,我们都不好意思让客人上门!”

为了化解扬尘带来的困扰,一些村民也采取了一些“被动防御”防尘方式,譬如,在家中安装多层纱窗,可是,村民们发现似乎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

多次投诉 遗憾的是难题迟迟未解

通州区先锋街道周圩村这处闲置地块被占用、扬尘扰民一事,前不久引起市政府扬尘整治专项工作督查组的重视,由政府多部门组织的督查人员在实地进行走访调查。

“现场所见,堪称触目惊心,”一位参与督查行动的政府职能部门执法人员告诉本报记者,“在先锋街道周圩村这处闲置地块上,两千多平方米、十米左右高,近万吨的渣土和建筑垃圾露天堆放,堆成了一座规模不小的土山。运输渣土的车辆往来频繁,但车厢均未密闭,装载高度也高于车厢板高度,行驶过程中抛洒严重。”

附近村民向现场督查扬尘扰民现象的政府工作人员介绍说:“我们现在夏天连吃饭也不敢吃,餐桌上、地面上落满厚厚的一层灰;你们不相信的话,可以到我们家里去看一看,我现场扫给你们看一下,天天扫那么厚的一层灰。”

村民们还向督查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已就此事多次向周圩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先锋街道办事处,以及南通和通州两地12345政府热线反映过当地的扬尘问题,并予以投诉;令人遗憾的是,这一问题迄今为止一直未见改善。一村民说:“难道,治尘这事也要‘愚公移山’吗?”

已在整治 “扬尘山”亟待被清理

18日下午,本报记者在实地看到,呈南北走向的庞大土山确实令人震撼;山体虽已铺设一些防尘网,但多处裸露。当地村民带着复杂情绪,在苦中作乐中,将之戏称为“扬尘山”。

在“扬尘山”的山顶,记者看到有施工人员正在继续铺设绿色的防尘网;山脚下,还有一台洒水作业车;可是,让人郁闷的是,在当日大风条件下,庞大山体周遭,仍是尘土飞扬。

更出人意料的是,“扬尘山”周边,还环绕着多个面积不小的垃圾堆场,以露天堆放的建筑垃圾为主,还夹杂着不少生活垃圾;这些垃圾范围之大、数量之多,令人瞠目。

现场停放的重型卡车车身上,记者看到落满厚厚灰尘;并且,大量泥土板结在车厢板上。

市政府扬尘整治专项督查组人员经过调查了解到:由于先锋街道秦家埭四期安置房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渣土等建筑垃圾无处堆放,通州区境内一家二级国有企业便将涉事闲置地块作为临时堆放点,用于安置房基坑回填及绿化备土所需,于是,逐渐便成为渣土的集中堆放点……

“扬尘扰民问题肯定是要解决的,从环境整治的角度来说也要清理,”周圩村一位工作人员说,“我们正配合有关部门一起想办法,促整治工作效果更明显,让老百姓安居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