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桑西移”,海安鑫缘集团助力毛南族整族脱贫 | 南通发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时这样表示。毛南族是我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全县有毛南族6.45万人。去年底,环江县贫困发生率降至1.48%,今年5月,环江县退出贫困县序列。综合全国毛南族脱贫情况,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

毛南族是如何实现整族脱贫的?国家“东桑西移”战略无疑起到了强力推动作用,其中海安鑫缘集团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这群海安人十多年前来到环江县投资兴业,以桑蚕茧丝产业发展带动该县脱贫攻坚,10多年如一日,将“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把“硬投入”与“软投入”相联系,以点带面实施产业扶贫,因地制宜、精准帮扶,唱响了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

情牵毛南,播种致富果

基于对环江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每年适宜多批次养蚕的充分调研,2007年9月,鑫缘集团在环江县主动牵头设立广西江缘茧丝绸有限公司。创办之初,整个环江县的经济还很落后,蚕桑基础相对薄弱,蚕农栽桑养蚕的整体技术水平不高,公司也仅有7.2组自动缫丝机。“一定要尽快做大做强茧丝绸产业!”在这种理念支持下,鑫缘集团先行在大安乡的三个行政村建立了栽桑养蚕示范基地,实施“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公司与蚕农成为了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共同体,极大调动了当地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

鑫缘集团通过以点带面方式,每年聘请农技人员下乡驻村举办栽桑养蚕技术讲座、答疑解惑,安排农技人员驻村包户,深入田间地头、蚕房,全程提供栽桑养蚕的技术辅导,资助示范村修建桑园灌溉蓄水池和机耕路,免费向示范村蚕农发放方格簇和良种桑苗等举措,很快收获显著成效。两年后,3个示范村1200多户贫困户通过栽桑养蚕,一举摘掉了贫困帽子,不少蚕农户还盖起了楼房,添置了现代家电。2018年,鑫缘集团又在驯乐乡康宁村打造了一个桑蚕示范基地,投资建设规范化小蚕共育中心和养蚕大棚,有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不足和从业人员年龄偏老化的实际困难,惠及全村1725名蚕农。

结对帮扶,民族团结一家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智富”是脱贫的根本。为此,鑫缘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储呈平四处奔走,为毛南族人民牵线搭桥,引进海安先进教育方法,将教育合作推向深入。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分批输送海安优秀教育工作者赴环江支教,推动环江高中学校与海安高级中学互动交流;资助多名环江县学生学业,5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支持毛南族传统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

为解决工厂最缺的技术工人难题,公司联合职业学校组织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吸纳环江毛南族贫困人口和搬迁移民就业,稳定提供1100多个就业岗位(包含建档立卡贫困户员工52名),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辐射带动,奏响守望协奏曲

十多年来,江缘公司在夯实桑蚕产业基础的同时,不断追加投资兴业、回报社会。现拥有36组自动缫丝及全套生产辅助设备、具备年产900吨白厂丝的生产能力、年主营业务收入超3.7亿元,为环江县1160多人稳定提供就业岗位,已成为环江县的利税大户,2019年9月公司跻身广西民营企业制造业100强。

为更好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2010年,公司投入680多万元率先在广西建成“缫丝废水深化处理循环再利用”环保项目,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和生态发展要求,兼具经济、社会、生态效益。2017年,鑫缘集团又注册广西德保县江缘茧丝绸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主营业务为蚕茧收购、缫丝、家纺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在这个居住着壮、苗、瑶等9个少数民族的广西德保县,公司组织大规模桑蚕技术培训和进村驻屯培训,带领当地农民栽桑养蚕,带动8000户农民实现脱贫致富。“毛南族的整族脱贫,离不开两地人民长期的合作奉献,我们企业能为民族团结大业贡献出微薄之力,我此生无悔!”储呈平感慨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