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多名党员践行初心赴“疫”线,当好疫情防控“排头兵”;在全镇网格建立100个“党建小场心”,党员零距离深入基层传党情、查民意、调纠纷、办实事,社会治理走出新路子;党员干部“直播带货”,解除农产品滞销困扰,打响品牌的同时打开了农产品互联网销售之路......今年以来,中国近代状元实业家张謇故里常乐镇凝心聚力,将党建优势深度融入疫情防控、社会治理、强村富民等民生实事推进中,交出了一份有“厚度”、成绩满满的惠民答卷。
织密疫情防控“红网格”
“您好,麻烦停下车,我帮您量个体温。”
“您好,您是哪个村的村民,防疫期间不要长时间在外逗留。”......
今年初,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常乐镇大力实施以网格支部控面、党小组控片、党建小场心控点为内核的“织网工程”,通过多网合一、一网多格、一格多员,织密疫情防控“一张网”。
镇村干部、党小组长、党员志愿者共计700余人,全部编入疫情防控网格,地毯式开展排查检测,全覆盖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人性化提供便民服务。同时,全镇还建立起500多个邻里小组,在全镇26个村居的主要到路口设立“疫情防控便民服务岗亭”,推动疫情防控“关口前移”,以网格化管理的“精、细、准”,让疫情防控真正“沉下去”“实起来”。
陆亚新是常来村的一名普通党员,面对疫情,他喊出了“我是党员,我先上”的誓言,主动请缨负责第四网格的疫情防控工作。他自备口罩串巷入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拿着喷壶为居家隔离人员消毒居室,带上铺盖与村干部一起值守夜班。网格里一户陆氏家庭有武汉返海人员,村干部每天上门为其及家人测量体温,使得该户人家承受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因而遭到冷眼相待与拒不配合。得知这一情况后,陆亚新主动到该户人家耐心安抚,多次登门拜访与该户聊天,疏导其思想顾虑,并为他们购买日用品,最终让该户人家放下了思想顾虑,配合做好防疫工作。
凝聚社会治理“红力量”
网格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常乐镇创新网格化管理模式,以“五老”家门口的空地为阵地,在全镇网格里建立起100个“党建小场心”。依托小场心,网格内党员干部以及党员村民充分发挥教育引导和先锋模范作用,零距离深入基层传党情、查民意、调纠纷、办实事。今年以来,全镇“党建小场心”开展活动150多场,解决群众关心问题200多件。全镇治安案件同比下降28.93%,重大矛盾发生率同比下降40%。
倪亚玉是一名有着近50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官公河村为群网格“党建小场心”的场长。今年入夏以来,每天傍晚,她家都是热闹非凡,网格长、村民齐聚在此,针对人居环境整治等重要工作畅所欲言。“通过多次在小场心的沟通交流,村民的环保意识大大提高,道路垃圾倾倒等问题有效解决,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倪亚玉说,“原来村民遇到问题喜欢成群结队去村里反映,现在有了这个阵地,大家坐下来,什么都好商量,问题解决十分高效,村民们很满意。”
农村旱厕改造正在大力推进。常胜村遇到不少阻力。主要原因为部分群众认为改厕会增加水费开支。网格长们得知后,及时反馈给村里,村两委利用“党建小场心”与大家算了一笔账:目前海门使用的水冲式座便器均为节水型便器,每次冲水量均小于6升,按照冲一次6升计算,目前农村每吨水费约为3.03元,每次冲水消费只有1.8分钱,冲半桶水的话1分钱还不到,一般来说一户家庭(以三口之家计算)一年的水费也就在100元左右,而且政府也在想方设法补贴这部分费用。群众们听后,配合度大大提高。
“良好的社会治理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前提和保障。作为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都应该俯下身子,倾听群众声音,形成党建引领共享共治的新局面。”常乐镇相关负责人说。
系好发展致富“红绳结”
常胜村的草鸡蛋、中南村的海蜜甜瓜、常中村的西甜瓜等“謇里”农副产品都是常乐镇生产的高质量农产品。今年,受疫情因素的影响,农产品的销量成了困扰农户的难题。常乐镇的党员干部们发扬张謇先生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精神,抓住直播带货这一新兴营销方式,为家乡代言,为农产品作推广。
5月底,一场“謇里相约‘胜’情难却”的公益直播在“网易”新闻客户端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眼球。鸡蛋、大米、小番茄等农副产品,折扇、U盘、状元福T恤等文创产品,香炉音响、纸巾盒等精美红木小件纷纷登上直播平台。
浦亮亮是常胜村的第一书记,为更好地推广謇里农产品,他走进直播间,化身直播达人,通过介绍和对比为观众推荐村里的农产品,为直播而准备的库存在短短二十多分钟内就一抢而空。而没有抢到货的网友们纷纷添加了“謇里农副产品”微信公众号继续下单。
党员干部“直播带货”是常乐借助“互联网”探索乡村振兴的一次有效尝试,通过此次直播带货,不仅叫响了“謇里”农副产品品牌,更打开了农产品新的销售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