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作为一名有着近20年党龄的“老党员”,南通市肿瘤医院ICU护士长缪愿戍第一时间主动报名,投身到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在武汉战疫整整50天,这位“80后”年轻护理工作者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使命。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之际,省委授予缪愿戍“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不论生死,她都要坚持下去
距离首批援鄂医疗队出征仅相隔一天,1月27日,我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又紧急出征,进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这支医疗队共有4人,均为ICU(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精英,市肿瘤医院ICU护士长缪愿戍担任队长。为了方便工作,她毅然剪去了多年的长发,变成了一个“假小子”。
从出发的第一天,缪愿戍的工作就已经开始:联系车辆出行、汇总队员信息、联络支援单位……到武汉后,一系列的繁重工作更是接踵而来,物资保障、工作上报,还要关心队员的生活、工作、心理变化等等。“平时,我还要不折不扣完成临床工作,参加‘三班倒’,有段时间每天能保证的睡眠时间只有4个小时。但我一刻也没退缩,坚持做好队内保障、上传下达,很好地配合中南医院,完成了支援任务。”缪愿戍说,在援鄂期间,她始终牢记一点:我是党员,我是队长,完成使命,不论生死,就是我坚持下去的信念!
为了节约防护物资和有限的时间,缪愿戍常常穿着厚重的三级防护隔离服连续8小时不喝水不上厕所,后来干脆穿上了成人纸尿裤。手过敏皲裂,鼻梁被压破皮,身上湿了干、干了又湿……“当看到患者病情好转,咳嗽咳痰减少,血氧逐渐正常,重症病人相继康复出院,我一下觉得所有的努力和坚守都是值得的,自己呼吸都顺畅了许多,心里也充满着阳光。”
重症监护室里的温情陪伴
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ICU收治的,都是确诊的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是真正意义上的“战疫”一线。以缪愿戍为首的队员们与前线的医生紧密协作,以精湛的护理技术、超乎寻常的耐力、饱满的工作热情挽救一个个濒临死亡的生命。“我们将南通的优质护理和人文关怀落实到工作中的每个细节,分秒不敢忘‘三查八对’,技术操作力求精益求精,生活护理细致入微,心理安慰更是到位,受到了当地同行和病员的一致好评。”缪愿戍如是说。
让缪愿戍印象最深的是,她和队友们曾护理了一名患新冠肺炎的年轻妈妈小赵,她生产后甚至还没来得及看宝宝一眼,就被安排到隔离病区治疗,心情十分焦虑,整天泪流不止。为防止交叉感染,家人是不能进入隔离区的,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就是病患的亲人。为此,缪愿戍和队员们日夜陪伴在小赵身边,抚慰她、开导她,喂水喂饭,帮她擦洗身子,和她一起想象宝宝可爱的模样。几天后,小赵走出了阴霾,积极配合治疗。出院时,小赵露出灿烂笑容,紧紧拉着缪愿戍的手说:“你们就像阳光一样照进了我生命里这段黑暗的日子。”
自学武汉话,与患者沟通“零距离”
为了和患者更好沟通,缪愿戍和队友们还用心学起了武汉话。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她知道武汉人管爸爸叫“老特儿”,管妈妈叫“老俩”,还学会用“莫和不过(不要害怕)”“你蛮快就要出克了(你很快就要出去了)”“屋里人都等到你带(家里人都在等着你)”安慰鼓励患者。
驰援期间,缪愿戍也经常受到患者和家属满满武汉特色的赞扬:“护司,你蛮杠(护士,你非常棒)”“你蛮灵醒(你很漂亮)”“你蛮灵光(你很聪明)!”这样接地气的肯定,让她心生感动。
驰援期间,缪愿戍所带领的重症护理队先后护理新冠病人92人,非新冠重症病人20余人,采集咽拭子标本800余份,完成了大量的日常护理、感控消杀工作,援队被评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
“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就是我们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作为担当的试金石。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我幸未辱命!而在未来的每个需要我的时刻,我仍将挺身而出、勇往直前!”谈及此次荣获“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的殊荣,38岁的缪愿戍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