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
2020年的5月23日,周六,看似一个普通的日子,人们来到这里看到的也许只是生活的日常。夜幕下的唐闸镇,传统和现代交相辉映。运河两岸,清风徐来,灯火璀璨,唐闸近代民族工业遗存保护利用工程已启动多年,不少百年前的场景已经修复与重建,比白天更透着一股浓浓的人间烟火气。
其实,5月23日,注定是一个不寻常的时间节点。121年前的这一天,46岁的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开车出纱,揭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崭新一页。而今,大生的钟楼、公事厅、清花车间、仓库等4个全国文物保护点,伴着大生悠扬的钟声,仿佛还在默默地向人们诉说往日的情景。
从1895年在唐闸创办大生纱厂,到1926年告别这个世界,在31年的时间里,张謇情注通扬运河边上的这片土地,以中国第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为龙头,在唐闸一带打造了庞大的实业帝国。他以“强毅力行”的洪荒之力,融通八方,兼济天下,滋养着这方土地上的人民,并延伸到南通其他地方,延伸到江苏沿海。
曾经有个美丽的传说,说1920年的唐闸经过张謇团队20载的苦心经营,商贾云集,商埠林立,常住人口已近5万,和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一起被标注在一张海外出版的世界地图上,距今也有了100年。虽然这个传说无从考证,但足见百年前的唐闸的兴旺和繁华。
而在那个时间段落里,天生港作为南通的卫星镇,也开始热闹起来,港口成为当时既天生又前卫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为了连接沟通唐闸与天生港,1905年,港闸公路正式建成通车。港闸,作为一个专有名词,第一次展示在当时的南通人面前。
百年港闸,其来有自。大美市北,天赋异禀。今天,无论是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市民,还是一个因为某种机缘来到这里的过客,港闸对你来说,都是一个值得慢慢寻味和细细探究的地方。
夜色阑珊,有人曾经问道:度过一个幸福的夜晚,有多少种可能?答案在港闸找。
气质
城市如人,亦有各自独特的气质。
但凡中国名城,皆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特质。有的粗犷,有的婉约。有的温情,有的冷峻。有的风情万种,有的刚柔相济。有的海纳百川,有的笃实刚健。
港闸虽不是一座完全意义上的城市,但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代,与公元958年通州建城息息相关。作为当代南通城市的副中心区域,它才走过29个年轮。这里没有名山大川,没有人文盛景,更不是古都名邑。纵观它的历史,从1000年前的煮海为盐,到600多年前的男耕女织,再到100多年前领中国风气之先的工业革命,及至40多年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更经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块土地经历了由煮盐为生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和城市革命的一次次重大转型,从而铸就了一种别样的气质。
从远古走来,最早浸润这方土地特质的无疑是盐文化。在港闸秦灶这个昔日南通最西边的一个盐灶,不久前建了一座盐文化博物馆,还原了当年“烟火三百里,灶煎满天星”的场景:浩瀚的大海、广阔的滩涂、茂密的盐蒿草。艰苦的生存环境原始的生产工具,铸就了港闸先民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气质。
农耕文明也被港闸先民在这片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演绎得精彩纷呈,耐盐碱的鸡脚棉和蜚声海内外的小缸青蓝染技艺种植和传承至今。
19世纪末,港闸又走到时代和社会改革的前列,近代中国一个崭新的工业文明摇篮在唐闸悄然崛起。作为一位伟人,张謇不仅是南通的实业之父、教育之父、城市之父,也是南通的精神之父。他的生命观和使命感,他严谨的治学精神,他在困境中勇于作为、善于作为的精神,在他一手打造的大生工业版图,在“大生系”所赖以生长的港闸大地上,更是根深叶茂,影响深远。
在那个年代,面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榨,张謇要成为“开路先锋”,高密度地创办一系列企事业,没有强毅力行、坚韧不拔的意志,是断乎不可能成功的。他的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了上万名曾经在纱厂和 “大生系”20多家企业务工的产业工人。而他们又如星星之火,把这种气质带回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方土地的父老乡亲。
“唐闸实业,名满全国,纱、铁、油、面、茧,创设三部,普及教育,树人兮百年……”这是张謇1906年创办唐闸私立实业小学校写的歌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1920到现在,正好是个“百年树人”的周期。100年间,张謇超越时代的办学理念和睿智眼光,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学子,几乎福泽今日港闸区域的每一块土地。
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概括“港闸气质”,那就是“实”。因为这里是近代中国实业之父张謇“母实业”理想之舟的起锚之地。从精神层面上来说,它又是“笃实”之实,是张謇胞兄张詧101年前在唐闸创办敬儒中学时校训“笃实”中的一个字。近百年来,“仰不愧天,不欺不瞒;俯不怍地,不伪不虚”的笃实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港闸同胞,从反对帝制、抗日救亡、建设祖国、改革开放,到阔步走进新时代,在民族百年的各个时期,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港闸人从来没有缺席,总是谱写出多彩的历史华章。
因为有笃实刚健的底色,南通最早的党组织在唐闸建立,抗战的烽火也较早在唐闸点燃;因为有笃实刚健的底蕴,上世纪初曾创下连获21年厚利经济奇迹的“大生系”,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这些企业成为新中国南通轻纺工业的基础,不仅贡献了巨大的财税收入,更为南通解放初期的工业战线输送了1.5万多名产业工人;因为有笃实刚健的底气,“莫文隋”的原型汤淳渊在这里成长,磨刀老人吴锦泉和修车老人胡汉生“慈善双雄”在这里行善,两院院士姚穆、吴慰祖、闵乃本、巢纪平等从这里走出,共和国将军陈炳德、王康等在这里起步……
国内知名的央企、民企结伴而来,一些在全球零售业呼风唤雨的大鳄接踵而至:美国威斯丁和沃尔玛旗下的山姆会员店来了,法国的迪卡侬和欧尚来了,瑞典的宜家来了,国内知名的万象城、万达、赛格、苏宁易购等都来了……2019年,港闸以南通1.7%的面积、2.5%的人口,贡献了4.7%的GDP、7.2%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这一串数字的背后,是港闸人民笃实刚健的脚步,是港闸人民笃实刚健的追梦历程,更是港闸人民探索与实践中国之治的可喜突破。
面对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提速实施,面对沪通长江大桥的开通和北沿江高铁等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的破土动工,笃实刚健的港闸人已经把“产业提档、项目提效、城市提质、环境提优、民生提标”放上议事日程,聚力实现第三次跨越,争当全方位融入苏南的桥头堡、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排头兵,描绘出最新最美的新时代港闸画卷。
站立在某一座桥头凭栏远眺的人,当你为港闸之旅而感慨不虚此行的时候,那必定是你体会到了港闸气质。
邂逅
行色匆匆的都市人,也许偶尔会在内心深处期待一次难忘的邂逅;作为一名游客,或许总在不经意间目睹了令人愉悦的景象与细节;喜欢思考的人,漫步在港闸,有时会发呆,有时在想着此行的收获与意义、这里与那里除了风景之外还有什么不同。
来到港闸,也许不能达成精神上的完全契合,但是,邂逅是有的。
你穿越了北大街商圈的鼎沸与繁华,万顷良田的绿意盎然在不远处静静迎候;你穿梭在散发着浓郁南通特色的后街里巷,不期而遇的西式红楼毫无违和感地伫立其间令人眼前一亮;你原以为港闸的镇街名称大抵源自古老的地名,到了幸福街道,不免以为“幸福来得太突然”,殊不知,就是这个地名,也有一段佳话,与新中国的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初来乍到,也许你会觉得港闸是一个经受改革开放洗礼后崛起的市北新城,一切都是崭新的模样,可是,来到了非遗传人的家里,看着那些哨口风筝,想起了寒冬凛冽的早晨,听着与北风争鸣的哨口声音,背起书包一溜小跑的儿时生活,顿时又觉得港闸是个有传统有底蕴的地方;也许,走近港闸,你会感觉到现代气息扑面而来,但放下行李、放慢脚步,你不难发现这里有着可贵的近代工业遗存、独特的江海文化的传承,你还不难体会这里的情调、这里的乡愁;也许,还可以说,港闸是一个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错落有致、相得益彰的地方。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其实,古往今来,每一次美好的邂逅最终之所以能够定格在记忆深处,都是气质的内核、文化的加持。港闸,期待与你有一次完美的邂逅与拥抱,如果你也正有此意,那么,就出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