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系列标志性成果回馈江海百姓,通大附院迎来建院110周年庆500天倒计时 | 南通发布

7月7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建院110周年庆倒计时500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这所有着109年历史的江海名院用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来献礼这个时间节点、回馈千万江海百姓。

医疗资源下沉,方便百姓家门口就诊

7日上午,在通州区川姜卫生院,59岁的葛老伯因左膝盖长期疼痛前来就诊,他要咨询的医生是当天在卫生院义诊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委、通大附院骨科主任刘璠教授。通过了解病史并结合相关检查结果,刘璠建议葛老伯进行关节置换手术,并详细讲解了手术治疗方案。“有大医院的大专家到家门口就是不一样,我一定要请刘主任亲自为我手术。”葛老伯对记者说。

当天与刘璠一起到川姜卫生院义诊的有通大附院15个科室的高级职称专家。就在当天上午,通大附院与通州区川姜镇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办医协议,由通大附院托管川姜镇卫生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家纺城分院正式揭牌,这是该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成立的又一家紧密型医联体,也是中国南通国际家纺商贸城发展规划正式公布后的首个在该区域落地的民生项目。

据了解,通大附院家纺城分院地处全国家纺名镇川姜镇,由川姜镇政府投资5000余万元建设,于今年6月28日投入使用。医院占地面积32亩,建筑面积约18700平方米,核定床位150张。医院由通大附院与通州区川姜镇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共管,旨在为川姜地区及周边人民提供优质、连续、综合、方便的基层卫生服务。

此外,通大附院健康与疾病管理中心港闸分中心也于7日上午开张运行,作为集健康体检、健康管理、健康咨询为一体的现代化健康管理中心,这是通大附院“大健康”理念在港闸落地生根的鲜活样本。

通大附院党委书记高建林表示,家纺城分院、港闸健康管理分中心都是通大附院服务基层、服务百姓的生动实践。6月1日开始实施的《基本医疗与卫生健康促进法》对公立医院及医务人员提出了明确要求,医院将充分发挥作为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在医、教、研、管等方面优势和重点学科的技术辐射能力,以“互惠、互利、便民、利民”为原则,切实推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为辐射地区人民提供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硬核医疗技术,让百姓享受国际最先进的服务

7日上午8点,通大附院泌尿外科主任马利民教授早早来到8号手术室,他的亲密助手“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做好准备静候在手术台旁。当天,马利民将完成两例肾癌、一例前列腺的机器人手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也越来越受到手术患者的亲睐。通过机器人实施肝癌手术的患者老程在出院时兴奋地表示:“没想到我也能用上国际高端的手术系统,恢复比我预料的还要快。”

自去年12月南通地区首台全球最新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落户通大附院后,半年时间已完成近200台手术,并在泌尿外科、胸外科、普外科、妇产科、小儿外科等科室常规开展。妇产科团队率先在江、浙、沪开展了首例机器人单孔妇科手术;肝胆胰脾外科团队完成了首例机器人肝癌手术;小儿外科团队成功完成江苏省小儿外科领域首例机器人肾部分切除术。据统计,今年5月,在全国130余家拥有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平台的顶级医院中,通大附院胸外科手术例数位列全国第9名,泌尿外科手术例数位列全国第22名。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很忙,医院的“五大中心”的运行也如火如荼。就在前段时间,国家卫生健康委脑防委办公室公布了全国高级卒中中心的排名,通大附院国家高级卒中中心排名全国第13名,标志着医院卒中救治处于全国前列。包括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中国胸痛中心、省级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指导中心、省级创伤中心、省级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在内的“五大中心”,为江海百姓构建了一张急危重症救治保障网。

高建林说,医疗技术是奏响医院前进凯歌的主旋律,一直以来,通大附院出台了关键核心技术支撑计划,遴选新技术新项目,打造医院发展核心驱动力,以“大医精诚”为旨,用匠心精神磨炼技术利刃;以“以宏慈善”为念,用医者仁心服务江海百姓。

不忘初心使命,让百姓拥有更长生命周期更高生命质量

6日下午,作为通大附院代表性特色科研项目——“世界长寿之乡”如皋老年长寿研究项目的带头人,高建林教授带领团队到如皋长江镇看望了109岁的孙文英老人,在为老人检查身体的同时也完成了生物样本的采集。这是项目组完成的第100名、也是年纪最大的百岁老人的田野调研和样本存储,标志着该项目取得了重大进展。

2011年,如皋被国际自然医学会评为世界六大长寿乡之一,据统计,如皋近142万人口中,百岁及以上老人高达524人。今年初开始由通大附院和如皋市政府、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合作的如皋老年长寿研究项目启动,由通大附院老年/长寿研究中心、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心内科、超声科、中医科、呼吸科等多科室参与的团队,对如皋长寿人群进行田野调研,截至目前已经完成3个乡镇、100名百岁老人的田野调研和样本存储。

高建林说,开展长寿项目研究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力争产出更多高级别高质量的关键性科技成果,为百姓拥有更长生命周期、享受更高生命质量提供科学指导,为政府、社会构建中国特色养老体系、应对老年化社会提出建设性方案,这也是公立医院的重要职责所在。

为了让更多的百姓掌握健康知识,通大附院近期推出了“健康促进小镇共建计划”,在南通地区以外,特别是盐城、泰州、扬州等苏中苏北地区的乡镇建立医院各党支部的共建联系点,由支部或科室进行一对一的共建,定期开展健康科普、健康管理等活动。

此外,作为健康传播的重要阵地,通大附院官方微信号、28个专科微信号、官方抖音号和快手号,每天发布权威的健康科普知识,深得江海百姓的喜欢,惠及人群近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