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惠平,启东市惠萍镇士连村党总支书记。今年56岁的他,走路风风火火,办事爽爽快快,平常总爱哼唱几句军歌,虽时常“跑调”,却“中气”十足。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自从老山前线参战回乡后,他心里始终割舍不了的,依然是军人的情怀。
7月28日晚上,士连村组织的“迎八一文艺晚会”,让部队官兵与全村上千百姓乐享其中。20多年了,特别是任职村支书后,姜惠平尽已所能,为驻启部队某部官兵,为本村退役军人及烈属做下了无数桩好事。士连村由此而成南通市、启东市“双拥先进集体”,姜惠平则连获评启东市“优秀共产党员”“双拥先进个人”。
1985年,姜惠平当兵所在的南京军区某部“尖刀七连”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全连共有60名战友伤亡,其中25人牺牲。战后,连队荣立集体一等功。1987年底,带有伤痕的姜惠平悄然回到家乡,自此,永久不能抹去对战友、对军营的思恋与牵挂。
1997年春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时从事建材生意的姜惠平应邀来到驻启空军某部为战士们安装晒衣架。工作间隙,他发现战士们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便萌生了要为部队多做点事的念头。临别营房,他坚辞安装费的同时,认真地告诉教导员,“我当过兵,营房就是我的家,以后‘家’中有事,只要用得着,我一定来报到!”
当年八一前夕,姜惠平拉上满满一三轮车的慰问品,连同3000元慰问金来到了官兵们中间。此后,年年八一,他自掏腰包3000至11000元不等,慰问这支空军部队。23年间,营房两度搬迁,部队多次改编,官兵们也早已换了一茬又一茬,然姜惠平这个特殊的“编外老兵”,却从未远离过这个特别的“家”。
期间,部队营房池塘要放养鱼苗,他帮着搞定;连队食堂天花板脱落,他前去修理;部队生产遇有难题,又是他帮忙一个个解决……20多年间,部队先后出现过六七个不安心服役的“刺头兵”,又是姜惠平与他们结对谈心,促成他们思想转变,立志奉献军营。
对部队现役官兵,姜惠平倾注真情,对家乡退役军人,他同样捧出真心。自从2014走马上任村党总支书记,王辉、徐益冲、赵建冲3个贫困、病残退役军人,在他的操心下,3户人家分别享受了低保、残保,改善了住房。
军人荣光,何以体现?每到年底,姜惠平总要逐一慰问全村所有烈军属,每年带领村里的退役军人开展“参观一次军营、举办一次清明祭扫、开展一次‘9.30’公祭”活动。在姜惠平眼里,“八一”建军节是最重要的节日,连续6年,他请来部队官兵,邀请城里演员,组织本村文娱骨干,呈上一台像模像样的“迎八一文艺晚会”。
退役军人,是村里最为宝贵的骨干队伍,5年前,姜惠平就在村里成立了“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队”,每逢村里遇到急、难、重险情或中心工作,施文祥、朱云官、陆莉莉等退役老兵总会跟随姜惠平迎难而上。今年年初抗疫,姜惠平带领他的12人退役军人志愿者,连续60多天奋战于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