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上午,海门正余镇秸秆综合利用暨堆肥生产中心,工人们热火朝天地忙碌着,几台机子同时作业,将粉碎好的秸秆加入微秸宝专利的微生物发酵包进行堆肥处理。
“往年一到收秸秆的时候,我这咳嗽的老毛病就犯,现在大家都支持回收秸秆,环境好了,我这老毛病也再没犯过。”走进正余镇,聊及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村民徐玉华忍不住点赞。
乡村振兴离不开良好的环境。秸秆焚烧带来的废气污染,一直是农村生态环境大提升的“绊脚石”。如何解决该问题?正余镇走出了一条循环农业发展之路:开展以农作物秸秆禁烧为基础的露天禁烧工作,积极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以“禁烧”促“利用”,让秸秆有处可去。这也是该镇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其中之一。
如何推动秸秆综合利用?正余镇王浩办事处副主任陆飞介绍,就是将产生的秸秆放入微秸宝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智能堆肥系统进行粉碎,然后将粉碎的秸秆和尾菜、水生植物等有机易腐垃圾与动物畜禽粪便等按照5:3的比例混合均匀,加入微秸宝专利的微生物发酵包,通过静态覆膜高温好氧发酵技术,把农业废弃物变成富含有机质的堆肥,再重新施入农田。
据了解,正余镇计划建设两条生产堆线,每条堆线单次处理120方物料,能够生产60吨有机肥。目前,一号生产堆线已堆建成功,粉碎秸秆104.5吨,逐步形成了秸秆资源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打造出了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新格局。
“堆肥生产中心是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有效实践,该项目具有发酵周期短、发酵更彻底、成本更低的优势,不仅有效解决了农业废弃物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促进有机农业的发展,还有利于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增加土壤保水、保温、保肥、透气的能力,节省化肥开支,促进农作物增收,将农业废弃物变成了农户眼中实实在在的‘软黄金’。”陆飞说。
下一步,正余镇将围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在区域内整体实现资源节约、生产清洁、循环利用、产品安全,促进区域内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明显提升,进而辐射带动海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