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上午,南通大学教育部•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顾晓松为江苏省“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研究生暑期学校做报告。
当天,顾晓松以“人工智能与智能医学发展”为主题,围绕智能医学工程、智能与信息化医院、互联网医院与智慧医疗、智能医学伦理、准则、法规与监管等方面阐述了智能医学的丰富内涵,介绍了世界各国开展医疗人工智能情况及目前全球医疗人工智能领域基础研究方向,并结合全球医疗人工智能领域基础研究活跃度、产出的顶尖成果、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研发等,分析了我国智能医学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顾晓松从合法、合乎伦理、稳健、安全、目标、制定等六个方面,畅谈了人工智能与智能医学发展准则思考,解读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印发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主要内容。顾晓松指出,智能医学是现代医学发展的方向,随着我国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模式的改变,要大力发展智能医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功能释放,推进健康中国,增强民生福祉。
顾晓松认为,人生价值在于为社会发展作贡献,作为科技工作者,尤其是研究生,要坚持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追求卓越;要顺应时代潮流,以创新的理念、技术方法与体系,主动应对矛盾冲突与制约因素;要站在全球的角度,积极参与科研创新,为人类文明进步作贡献,在互动交流环节,全国各地的研究生围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人工智能医学应用等问题争相提问,顾晓松耐心细致地给予解答,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记者了解到,本期研究生暑期学校由江苏省工学2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南通大学承办,以“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为主题,8月23日正式启动,为期一周,吸引了来自全国2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30多名学员参与学习。期间,通大将围绕人工智能及控制系统理论研究、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社会与企业发展等主题举办系列专题讲座及远程实践等活动,旨在推动省内研究生培养单位、相关学科实现研究生培养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