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随着连续几场秋雨的洗礼,炎热的天气也到了尾声,暑气渐渐消退。但“秋老虎”余威未消,气温仍然较高,不少人会感觉鼻孔干燥、忍不住干咳,还有的人有掉发的烦恼。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专家表示,秋天多风少雨、空气干燥,这一系列恼人的症状其实是典型的“秋燥”表现,所以处暑过后保健需防“秋燥”。
秋咳不止,试试食疗和中药调理
秋燥中,咳嗽最要命。马女士每年一到这个时候就会感觉嗓子干燥得不行,一干就刺激得咳嗽,尤其是上午。市六院中医科主任花佳佳解释,中医上认为,秋天比较干燥,一些人群免疫功能比较差,再加上昼夜温差大、空调湿度大等,都会刺激以后造成咳嗽。有些体质差的人会将这种秋咳一直持续到入冬,或转变为慢性支气管炎等严重症状。
花佳佳建议,有秋咳的人可以食用润肺的百合和秋梨。“百合味道甘美,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常用于咳嗽,特别是对于肺阴虚的咽干口干、干咳少痰或无痰者有效。此外,现在秋梨大量上市,是肺热咳嗽病人最宜食用的水果,有清热、润肺止咳的作用。还可以通过望闻问切,辨证施治配合中药调理。
鼻子出血,可从鼻腔“保湿”入手
入秋以来,市六院耳鼻喉科门诊鼻出血的患者,特别是3-10岁的儿童患者数量增多。“有的患者主诉几天一次,有的则一天几次,经常无先兆地出血。夜里醒来发现枕头红了,也有的早上洗脸的时候水池红了。”市六院耳鼻喉科主任刘健表示,这主要是因秋季天气干燥,人体鼻黏膜分泌的液体挥发较快,鼻内容易结痂,引起干涩、发痒等不适,很多人忍不住要去抠挖,而鼻腔黏膜很薄,下面就是密集的血管丛,所以很容易导致鼻粘膜血管破裂而引起鼻出血。
刘健建议,预防季节性鼻出血可以从鼻腔“保湿”入手,比如在房间里增加空气加湿器,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感觉鼻腔干燥时可用复方薄荷油滴鼻,在无菌棉球上滴几滴,塞入鼻腔,除去鼻腔结痂,保持湿润。同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改掉经常挖鼻子的坏毛病。但刘健也指出,“如果流鼻血的是小孩子,而且是反复流鼻血,甚至伴有疼痛、感染,家长要考虑孩子往鼻子里面塞了异物嵌住的可能性。如果是老年人,要考虑高血压引起。如果鼻子经常出血,也可能是某种疾病的一个表现,比如鼻咽癌或者白血病等。长期吸烟、50岁左右的男性是鼻咽癌的高发人群,要特别重视,到医院进行鼻内窥镜检查以排除鼻腔恶性肿瘤。”
老掉头发,100根以内属正常现象
最近,黄女士老是掉头发,不管是梳头还是洗头,地上都是一片“梳头和洗头时已经很小心翼翼了,但还是几十根几十根的掉,看着吓人”。
市六院皮肤科秦晓庆主任表示,每年这个时候来医院看掉发症状的人就会增多,近期已陆续有患者前来咨询就诊。他解释,掉发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是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随着自然规律,秋季落叶,人也会开始掉头发,只不过有的人会比平常多一些。尤其是女性头发较长,一旦掉发稍微多一些,视觉上就会感觉特别多。其实不必过于担心,这是由于天气干燥、皮肤新陈代谢的功能障碍所致,水分不能得到及时补充,会导致皮脂腺分泌较少,使得毛发干枯最终脱落。“如果每天掉发在70-100根以内,属于正常生理性掉发,不必担心和治疗,头发一边在掉,还会一边在生长,如果用药反而会增加心理负担、经济负担。如果每天超过100根以上,就属于病理性掉发,则需要治疗。建议在梳头、洗头的时候注意观察,不妨数一数。”
秦晓庆建议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措施预防脱发,一是注意饮食结构的调整,多吃一些含坚果类的食物和蔬菜、水果,饮食清淡;二是尽量不要熬夜,生活规律;三是注意防晒,避免头皮暴晒,洗头的时候尽量用手指指腹轻揉,不要过度的去焗油、拉直等,避免过度的化学刺激。”秦晓庆提醒,睡眠不足、精神压力大、疲劳、营养不良、产后、处于放射性环境等都会造成掉发量的增加,红斑狼疮、梅毒、脂溢性皮炎也会引起脱发,如果出现大量的脱发或成片状的脱发,或出现红斑、丘疹、鳞屑,伴有头皮瘙痒等不适,那么就需要引起重视了,及时到皮肤科就诊,查找病因,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