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径临水稻花香,垂穗盈畴日渐黄。
9月19日,江苏省味稻小镇如东县双甸镇石甸社区优质稻米基地千亩核心方内,稻花飘香,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摆动,在阳光的照射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2020年如东县“中国农民丰收节”启动仪式在《在希望的田野上》歌声中拉开序幕。
如东是江苏省优质稻米生产基地,近年来,如东在优质水稻品种和绿色生态技术上求突破,推动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加大协同创新力度,不断优化产业化链式融合开发,建设一批生态环境优、基础设施好、技术能力强、产业化程度高、规模集中连片的绿色稻米生产基地,利用如东历史文化、生态地理等元素,打造有区域内涵的稻米品牌,提高如东稻米品牌市场显示度,如东大米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双甸镇、新店镇先后获评江苏省“味稻小镇”。去年全县水稻亩产达到700公斤,今年84万亩水稻丰收在望。
全国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示范工程示范加工企业江苏晨希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健介绍,他们依托1万亩富硒稻米基地,推行“公司+联合体(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采取统一品种供应、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农化服务、统一订单收购、统一品牌销售“五统一”的生产方式,种植户每亩实际增收200元左右,同时带动农民经济人120多人,人均收入超过8万元,去年,公司实现稻米加工1.7亿元。而在双甸,像晨希米业这样的稻米加工企业就有11家,2019年全镇稻米加工产值超过20亿元。
来自全县各村居的文艺爱好者以歌舞、小品、杂技等形式,表达他们对丰收的向往。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跳马伕”是流传于如东一带的祭神舞,曾获中国首届农民艺术节金穗奖。南通万誉服饰有限公司的小伙子们身系马铃,口衔银针,手执马扦,腿裹素布,脚著草鞋,挑担、行船、撒网……粗犷的呐喊声,彰显了如东渔民、农民热爱劳动的本色和祈求丰收的美好心愿。
笛子独奏《扬鞭催马运粮忙》以通俗的音乐语言,热情的歌颂丰收后的农民,不忘支援国家建设,喜送丰收粮的热烈场面。马蹄击节,车轮吟唱,快乐的农夫扬鞭催马,把丰收的喜悦铺撒在运粮的小道上。
“我家世世代代种田,一开始,我也舍不得土地流转。省、市、县出台了成立土地股份制合作社的政策,给了我们很多福利,修了路、筑了渠、建了泵站,村民不仅每亩地可以拿到1000元的土地流转费,土地还有分红,在合作社打工,每天也有120元的收入。现在我们都巴望着水稻高产,年底有更多的分红。”村民吴红兵说。农民的丰收,离不开党的好政策;农民的富裕,离不开祖国的日益强大。石甸社区的志愿者载歌载舞,一曲《我爱你中国》,歌唱祖国、歌唱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