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港镇街道新闸村:红色力量奋力引领,跑出拆迁工作“加速度” | 南通发布

崇川区天生港镇街道太平圩、小三圩整治工程中272户的拆迁工作于日前全部完成,签约与交房率达到100%,实现“双一百”拆迁,新闸村地处南通市的西大门,紧挨九圩港船闸、天生港发电厂。从2016年起,为了改善生活居住条件,老百姓拆迁诉求很高。通过四年的沟通协调,于今年的7月最终确定新闸村:太平圩、小三圩整治工程,对辖区6、7、8三个村民组进行全组拆迁。

与以往拆迁不同的是,此次拆迁是落实“双一百拆迁”工作的试验点,所谓“双一百”,即拆迁工程中所有的拆迁户必须百分百签约、百分百交房。面对征迁过程中的重重困难,天生港镇街道、新闸村工作人员没有退却。为进一步将拆迁政策宣传到位,让村民理解拆迁补偿方案,化解征迁项目的僵局,新闸村组建了拆迁项目专项组,把红色旗帜插上一线攻坚堡垒。党员贴近被征拆群众,到各家各户去了解情况,充分尊重群众意见,聆听群众诉求,当好冲锋员、示范员和协调员“三大员”,以党建为引领,实现征地拆迁工作快速、和谐、有序推进。

新闸村内的拆迁工作涉及辖区内3个村民组,最大的特点就是紧邻城乡结合部,房屋陈旧,人员多,产权不清晰,家庭矛盾较多,这给项目的推进带来了阻力。

“新闸村地处城乡结合部,有相当一部分的房屋产权不清晰,家庭矛盾较大,还有较多一部分老百姓并不居住在村里,拆迁开始的时候,我们甚至连人都找不到,这是我们此次拆迁中最大的难题。”新闸村党总支书记邵济龙告诉记者。

有一王姓搬迁户,当初建房人口亡故3人,现安置人口为叔侄5人。由于家庭情况较为复杂,安置人员存在较大分歧,工作组人员多次到该户位于市区的家中做工作,多次和他们一起到街道、司法、法院咨询有关政策,化解矛盾,最终达成了协议。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这次拆迁工作中,共调解矛盾40余起,其中18起达成书面协议。目前,所有搬迁户的矛盾均在村里化解。

拆迁工作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个漫长的过程。不仅要让被征拆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更重要的还要让他们能发展。为了确保被征拆群众的后续生活不受影响,拆迁项目专项组的工作人员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努力为村民解决难题。

新闸村有一位残疾人,她腿脚不便,听说要搬迁,她找到村里,希望村里能够给她找一处比较方便、价格便宜的出租屋。为了解决她的生活难题,村里多方打听,甚至有村干部愿意将自家的房屋免费给她居住。最终,拆迁项目专项组工作人员根据她的具体情况,为她找到了一个满意的住处。

拆迁项目专项组还充分发挥党员作用,坚持一份责任担当到底。在征地工作中,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征拆程序进行,实行“拆迁进度榜实时公示”制度,始终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不让老实人吃亏,强化阳光搬迁,从而提升党组织的公信力。

在拆迁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团结互助的力量。6个标段,有些标段工作任务完成得较顺利,他们主动帮助工作任务艰巨的工作组,齐心协力,共同克艰。同时,还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做工作,对于有极少部分不支持工作的搬迁户,其余搬迁户共同上门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极大地推进了搬迁工作地顺利完成。 (图片由社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