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政府部门实施的光伏发电项目,每个月我们家不仅省下了电费钱,还多了卖电的钱,日子宽裕了不少。”9月底,海门区常乐镇建档立卡户乐圣家从电网部门领到8月卖电获得的150余元收入后,激动地说道。
乐圣家原是一名普通钟表匠,妻子曹发妹2006年意外发生车祸后成为了植物人。为了给妻子治病,乐圣家四处借钱,债台高筑。而后,为了更好地照顾瘫痪的妻子,他放弃钟表修理工作,专心在家。当时,女儿还在上学。失去了经济来源,乐圣家的家庭一度陷入贫困,被评为“十三五”期间建档立卡户。
常乐镇党委政府获悉乐圣家的困境后,积极对接落实扶贫帮困政策。除了牵线搭桥海门区人大主任龚见新与其结对帮扶,还对该家庭实施了山羊养殖与光伏发电两种形式的开发式扶贫。通过帮扶,2019年,乐圣家全家的收入从建档立卡时的人均收入不足7000元,达到了人均收入2万元,高质量的达到了脱贫标准。
乐圣家成功摘除“贫困帽”,是常乐镇党委政府近年来实施精准扶贫取得良好成效的生动见证。“十三五”期间,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常乐镇共有在卡建档立卡户319户、471人,常乐镇以“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为宗旨,健全扶贫工作机制,实施开发式和非开发式扶贫工程,全面改善经济薄弱村面貌,提高这些低收入农户的生活水平。
常乐镇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与结对帮扶机制,对每一个建档立卡户均设立精准扶贫台账,实行进出有序的动态管理,并为每个建档立卡户落实结对帮扶责任人,帮扶责任人每季度对建档立卡户进行走访,利用南通阳光扶贫app采集农户当前季度的家庭人均收入等信息,每年对每户的帮扶不低于1000元。与此同时,按照应保尽保、保障到位的要求,对各类政策保障对象及时足额发放低保金、特困供养,以及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十三五”以来,常乐镇已投入非开发式扶贫资金70余万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常乐镇把开发式扶贫作为建档立卡户脱贫增收的重要“法宝”。2016年、2017年,常乐镇累计投入30万元对有饲养条件的建档立卡户进行山羊养殖扶贫项目。2019年,投入20万元进行全托管形式的山羊养殖项目,每户每年增收2650元。“山羊养殖从2016年就开始了,一开始是给困难户自己养,由于经验不足,效益不是特别好,去年开始,我们通过区老区促进会,帮他们找到了专门的养殖场,把山羊送到养殖场托管养殖,效益明显提升。”常乐镇扶贫工作负责人王锦华介绍。
光伏扶贫是一条新的扶贫路径。2018年,常乐镇对麒北村、玉竹村两个村投入40多万元实施光伏扶贫项目,通过在低收入户家庭的屋顶上安装太阳能电板,收集阳光进行发电,不仅供低收入户自用,多余的电量还能进行并网售卖,收益直接到户。目前,两个村共有20户低收入户完成安装,每户每年增收3000元。
教育扶贫与医疗保险、意外保险扶贫也是落实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常乐镇为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建档立卡户在校子女出具相关建档立卡证明材料,由区老区促进会给予每年每人不低于2000元的补贴,确保建档立卡户在校子女不因贫困而失学。由区扶贫办统一为所有建档立卡户购买重大疾病医疗保险以及人身意外险,防止脱贫的建档立卡户因病致贫返贫。
长春村5组村民宋健患有重症,无法工作;妻子倪燕肢体四级残疾,在镇上的一家电机厂工作,其每日65元的工资就是一家的全部经济来源。虽然家庭贫困,但夫妻二人非常支持孩子的学业,女儿宋佳妮于2018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面对该建档立卡户家的困境,村里提供相关证明,帮助宋佳妮免去了大学学费,同时,区老区促进会还送去了2000元的教育帮扶资金。“政府的帮扶对于我们家犹如雪中送炭,减轻了孩子上学的经济压力。”宋健说。
精准扶贫显成效,2019年底,常乐镇所有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行百里者半九十,扶贫工作中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王锦华说,常乐镇将加强对脱贫边缘户的监测,加大开发式扶贫帮扶力度,使其稳定脱贫,从而巩固脱贫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