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市民餐桌上的进口冷链食品安全吗?10月1日,记者从市疾控中心获悉:为了守护江海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从8月起,我市各级疾控机构全面启动冷链食品、环境及从业人员常态化监测工作,每周一轮,每轮食品标本和环境采样各不少于100份,从业人员咽拭子采样不少于30份,做到县(市、区)全覆盖。
为及时排查进口冷链食品风险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从8月开始,每周五各县市(区)疾控机构将相关监测数据上报市疾控中心。截至9月30日,南通市共采集冷链食品(含包装)标本1079份、环境标本1078份、从业人员咽拭子标本397份,共计 2554份标本,经检测,新冠病毒核酸均为阴性。
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和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新冠病毒监测相关工作要求,评估进口冷藏冷冻产品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根据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南通市疾控机构主动与海关、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对接,今年6-7月份先后开展了6轮进口冷链食品的新冠病毒核酸应急监测,监测重点包括大型农贸批发市场、储存进口冷藏冷冻食品的冷库和单位食堂、厄瓜多尔冻虾等,检测标本数2965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期间多次由于监测时间紧、任务重,为及时完成监测任务,各县(市、区)疾控中心放弃休息时间,克服困难,保质保量完成了标本采集,南通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加班加点,以最快速度出具检测结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