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寻趣” 公共艺术课程作业展在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开幕。 所谓“材料的语言”,千万个人有千万种不同的理解与诠释。而通大环境设计专业的一群学子通过对“公共艺术”基本属性的理解,加之运用各种材料去重新组合、打破原有的规则、改变它的性质等方式,将作品由脑海中的概念图变成了三维空间中的实物,这个过程,他们是很享受的,更是乐在其中的。
就“公共艺术”本身而言,所涵盖的面太广了,比如雕塑基础、壁画、装置艺术、公共景观设计等。“而它又是一座城市的思想,是一种当代文化的形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这门课的目的。”通大艺术学院陆阳老师如是说。
“看到一些作品创作一些小的场景细节来引导人们观察、思考,让我有了些启发。”贾志鹏、王俊楠、舒天祥三位同学创作的“木人” 作品独具匠心, 左木人定位为工业产物机器人,浑身被电路板、铁丝、铝线缠绕。手持电子琴,被人类操控着,空洞的眼神显示着绝望。但左手放在背后手握着白花,既有着祭奠自然之意也象征着我们都源于自然; 右木人象征还未被人类改造的自然,自由又野蛮的生长。
而杨怡文 、周阳的作品涉及两性与死亡的思考,粗暴而诚实,大胆的展现了对现实的思考。“我们的灵感来源于轰动全国的2020杭州女子碎尸案。作品有原始主义和抽象派的倾向,用丝袜代表受害女子,将塞着女性肢体的丝袜做成难以言表的形态,肢体与丝袜的碰撞给予人类两性的思考。”两位同学认为,这些难以辨别的破碎器官形体,在相互连接的丝袜基座衬托下,实现了强壮与孱弱的是非结合。他们更是为当代女性呼声:女性应作为一股社会力量的崛起。女性的反抗力量,并不在独特的身体的大小,而在于意志、自主。
韩倩、张文娟的作品灵感源自近期身边的事引发对于年迈老人的思考,心血管疾病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大隐患之一。作品采用最简单的材料、铁丝、陶土、红绳,用铁丝作为人的框架,其代表着老人口中的自己身体很好,来让子女安心。“陶土在风干后,自然呈现出裂开的状态,表达其实他们身体已经日渐变得弱。用这些简单的工具,表达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没有用很华丽的手法,表现形式呈现产品,只是想让更多的人能够多关注老年人,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
此次展览共计展出了通大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50件公共艺术作品 ,该展览将持续到本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