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之道 | 解码南通理工学院20年跨越成长系列报道之三 | 南通发布

在本世纪初,作为教育发达省份,全江苏同时代共办起了20多所民办大专,在苏南地区不乏办学规模远超紫琅学院的学校,但最终成功升本的只有南通理工学院一家。

一骑绝尘,原因何在?解读版本众多。

作为此项工作的最重要推动者,陈明宇将其归结为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的叠加。天时:当时国家政策鼓励有条件的民办大专升本,学校升本被成功列入省政府“十二五”规划,进入教育部专升本评估序列;地利:南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增加一所本科大学,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民办高校事业大力支持;人和:各级领导对学校办学定位和思路的认可和支持,几任校长的接力奋斗,全体师生的全力拼搏,现任校长、具有丰富高校管理办学经验的王宝根教授的加盟……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还不是南通理工学院成功的全部因素。

坚守办学初心

创办者的办学定位、理念思路决定了这所学校能走多远,而紫琅学院能够独树一帜、成功升本,或许在陈明宇创办学校之初就已注定。

这与陈明宇一以贯之的办学理念密不可分。一所民办高校,可以投入资金建设校园、可以招贤纳士提升师资水平、可以高薪聘请管理者等等,但创办人为什么办学、怎么办学的思路决不能走偏。

作为新时期南通民办教育的开拓者,20年来,陈明宇坚持只做一件事,就是投身民办教育。从南通第一所民办高校——紫琅职业技术学院,到南通第二所本科大学——南通理工学院,他将个人事业与为社会培养适用人才结合在一起,用20年坚守,书写自己精彩人生的同时,也在南通现代教育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钟情于办好教育的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始终坚守着“真心办学,良心育人”的理念。现任校长王宝根教授对这一理念进行了解释:彰显了教育公益原则的办学观、办学不求回报的人生观、以学生为本的育人观、服务经济发展的社会观、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的敬业观。

遵循办学规律

这一理念也渗透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凝聚在师生员工的头脑里,引领着学校各项事业始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市场发展规律持续健康发展。

遵循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学校在两次关键转型中始终坚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将传统专业、文科专业调整为机械、电子、计算机、建筑、新能源等工科专业,实现应用型人才供给和经济社会产业行业的需求动态统一,构建了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保障机制,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遵循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学校构建了科学的治理结构、管理体系,开展了规范性制度建设,创新各种激励政策和引培措施,优选精选干部人才,确保机构设置精干高效;构建了校园文化引领发展机制,创新设立学生关心关爱制度,激发师生内在热情,把学生培养成为思想丰盈活跃、个性自主独立、态度积极向上的“乐学者”。

遵循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学校还充分发挥了民办高校体制机制的活力,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通过内引外培、下企锻炼、出国研修、岗位培训等多种途径,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优化教师的学历、职称结构,学校率先在全国民办高校中使用期权激励等措施,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先后将70多位青年教师送往美国、德国、日本、香港等学习和培训,为学校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紧盯办学目标

真心办学,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付出;良心育人,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担当。

正是有了这份担当,学校明确提出了“提升内涵、提升质量、提升层次”的学校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全面超标、突出重点、提升质量、彰显特色”的升格本科目标。

有目标就有奋斗方向,就有澎湃动力。在清晰的目标引领下,学校全体师生拧成一股绳。南通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校长王宝根在南京师范大学工作38年,因为欣赏陈明宇的办学理念,共同的价值观让两人“一见如故”。为了一个共同目标,王宝根欣然加入学校团队。虽已年近七旬,但他充满干劲,“白加黑”“5+2”成了他的工作生活常态。他吃住在学校,全身心坚守在学校的教育事业中,就连远在美国的女儿偶尔来上海出差,都顾不上与女儿见上一面。

在“真心办学,良心育人”办学理念的感召下,一代代南通理工人不尽追逐、执着探索、不断攀登,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想。成为这个团队的领头人,是陈明宇最为欣慰和感激的,“最困难时,我经常拖欠教师工资,所以特别感谢那一大批陪我一路走来不离不弃的同仁,感谢大家的同舟共济、同心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