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现场、听汇报、查内业,国家“十三五”干线公路治理能力评价考核组抵通 | 南通发布

作为“十三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国家“十三五”干线公路治理能力评价考核组,于19日下午由苏州抵达南通,通过看现场、听汇报、查内业等方式,对我市“十三五”干线公路治理能力进行全面考核。

当天下午,考核组第一小组首先来到南通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海门执法大队所辖的海门超限检测站。海门超限检测站依托S222线开展24小时联合治超工作,日常驻站交通执法人员10人,公安交警5人。今年1-10月共检查车辆5423辆,查处车辆81辆,卸载1044.58吨。今年以来,海门共投入1039万元,推进超限检测8个项目基础设施建设,达到“逢车必检”要求。在宝钢物流(江苏)有限公司,第一考核组检查车辆超限超载源头管理情况。该公司是宝武集团下属宝武物流资产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一家集杂货装卸、仓储、中转业务为一体的港口物流服务公司。去年全年装卸吨位480万吨,今年预计达到500万吨,约20%货物采用“船--车”直取方式,运输车辆为2轴以上车辆。为管控超限运输,公司投入40万元改造了现有两台称重衡,并实现双向识别检测。

考核组第二小组则来到南通耀江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听取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强化车辆超限超载运输源头管理工作汇报。该区现有沿江港口企业20家,主要经营煤炭、砂石建材以及粮食等品种。2019年以来,在市“治超”领导小组的关心指导下,开发区源头治超工作迅速推进,确定了16家企业(6家港口码头企业、9家商品混凝土企业和1家农化企业)为重点货运源头单位,督促企业安装和改造称重及视频监控设施,建立称重放行制度。特别是经营各类混凝土建筑材料、年产量80万立方米的南通耀江建筑材料有限公司,严格落实货物装载源头企业主体责任,公司投入1850余万用于超限超载源头治理工作,先后完成了搅拌车更新、地磅改造和软件系统定制等项目……目前,开发区重点货运源头单位已全部建立并实施了货运运单制度,同时将称重数据接入了南通市“治超”平台。市交通运输执法部门联合开发区住建局,对港口重点货运源头企业开展联合检查80余次,有效控制车辆超限超载运输。

据悉,目前全市7个固定治超站严格落实24小时值守制,179家重点货运源头单位和6家长江汽渡称重数据和视频监控接入平台,落实了长效化数字治理新机制;同时,今年全市已办理大件运输许可6656件。从而构建起“堵疏结合、点面结合”的治超网络,形成了严管高压的工作态势,全市普通干线公路车辆超限率可监控路段一直控制在0.5%以下,远远低于省下达给南通2%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