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社区:练好“加减乘除”组合拳 实现基层服务零距离 | 南通发布

河口社区地处崇川区陈桥街道新镇区中心区域,耕地面积1200亩,辖区居民数共计4127人。社区党总支下设5个党支部,现有在册党员112名。近年来,河口社区以党建为引领,着力提升社区温度,将“城市圈”变成“朋友圈”,积极探索资源互通、共建共享的融合党建新格局,“加减乘除”工作法消除、疏导、解决了不少基层服务工作的“痛点”“堵点”“难点”,点滴之间形成了保障民生、服务群众的合力。

“加”法探索“共融合”,让群众心里暖起来

2018年起,河口社区党总支先后与陕西省汉中市阳平关镇小寨子村党总支、上海隧道南通地铁1号线02标党支部结成“党建共建”单位,自此结对帮扶、互连互助积蓄深厚渊源。河口社区党员代表、企业家多次慷慨解囊捐资捐物,为小寨子村的困难群众、在读学生送去了温暖和希望。

同年11月,河口社区党总支携手街道第三党支部以“主题党日”活动为契机,组织辖区老、中、青三代党员代表参观地铁一号线惠民路站的施工现场,直观了解地铁的建设情况,切身体验地铁的施工流程,让党员迈出“家门口”就能感受新时代的变迁。近两年,河口社区党总支与共建单位开展结对活动30余场次,累计服务群众400余人次,在辖区范围内形成了一定的“好感传播”效应,周边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减”法助力“新增收”,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前几年,“郊野林地”托管建设对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来说,“不理解”“不确信”的矛盾情绪缠绕心头。社区干部、网格员、党员先锋等志愿群体下沉一线,“5+2”“白+黑”苦口婆心地做工作、讲政策。现如今,家门前绿树成荫,天然氧吧让鸟儿也忍不住驻足嬉戏,空气质量、生态环境逐年提升。“政府的这项政策好啊,为我们农民轻了负担不说,还为我们每年增收了800多元呢,以前‘靠天收’一年忙到头也就1500元每亩。现在好了,不用种田每年都能有2400元的收入,真好!”老党员王夕元指着房前的树木欣喜不已。

拥有农耕地的户子,每年除了能获得每亩2400元的租金以外,家中有剩余劳动力的,还可到绿化公司打工,如植树、除草等,解决了就业问题,带来了双份收入。农民的钱包鼓了、腰杆挺了、生活的幸福指数更高了。

“乘”法凝聚“磁场力”,让生态环境好起来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行动是最有力的带动,示范是最鲜明的垂范。在创建文明城市、秋季秸秆禁烧、污染防治攻坚、河道清淤整治等重点突击工作面前,河口社区的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尤为凸显,他们践行着党员的初心,凝聚成一股强大的“磁场力”,抢着干、拼命干,舍小家为大家,是一支拉得出、打得响的“狼性”队伍。

去年起,河口社区党总支定期聘请老党员担任“民间河长”参与巡河治河,老带新、传帮带,在他们的带领下,巡河队伍正在不断扩大。年轻党员利用周末和晚上固定义务巡查,党员义务巡河队成为河口社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哪里有污水排放,哪里有白色垃圾,这些信息会及时提供给河段河长,河长第一时间派专人现场查看并落实人员处理,最终处置后的情况也会反馈给提供信息的义务护河员。“看着周边河道的河水越发清澈,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我觉得做这些小事很值得”党员代表朱爱娟如是说。

“除”法破解“旧难题”,让和谐旋律唱起来

河口社区西南角的河口老镇历史悠久,周边拥有大中小企业40余家,外来务工人员集中、流动量大,是陈桥街道为数不多的民、企集中区,管理难度大,矛盾纠纷多。2018年以来,河口社区按上级要求全面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合理划分网格单元,系统覆盖人、地、事、物、情、组织等各种要素,专(兼)职网格员、网格志愿者、AB角社区工作人员等全部上线,网格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区的角角落落,日巡查、周汇报、月总结等工作制度有序落实。同时,河口社区主动对接安监、城管、派出所、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不定期上门走访、宣传、排查、整治等工作,发现问题、指出问题、责令整改、后续跟进。

近期,废品收购点整治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河口社区干部排班上门发放通知书、不间断巡查、现场督促“三推进”,实力拒绝“脏乱差”,还居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此外,河口社区依托“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集中大家的智慧,为修缮破旧村级道路、改善健身场所基础设施等民生工程出谋划策,唱响了和谐民生的主旋律。(图片由社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