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通州湾示范区打造“升级版”腾笼换鸟 | 南通发布

今年以来,面对最严格的围填海管控政策和日益紧缺的工业用地资源,通州湾示范区将资源盘活作为破解用地瓶颈的重要手段,年初率先部署启动资源盘活工作,紧抓全市“退二优二”工作契机,大力强化体制机制,持续推进攻坚突破,不断为高精尖释放资源,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

盘活存量人人都是参与者

713241.21亩,这是近年来因受市场、资金等因素影响,通州湾示范区部分产业项目低效用地的总量。今年初,通州湾示范区经发、自然资源和规划、税务、市监等多部门组成联合工作小组,对示范区已落户企业逐一登门拜访逐一对照核查,逐一建立企业发展档案按照亩均税收硬性指标,全面摸排梳理出的上述数据。

“随着新出海口开发建设的深入推进,通州湾示范区招商引资呈现良好态势。但一方面新上优质工业项目土地资源紧张,另一方面部分已落户项目土地利用强度不够,亩均税收不高”,通州湾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陆忠华说道,“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要求我们必须创新土地要素保障机制,坚持向内挖潜,大力盘活低效用地”。通州湾示范区在全市率先行动率先部署率先启动资源盘活工作迅速成立资源盘活工作领导小组,由示范区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制定具体考核办法,细分工作任务,确保“人人都有盘活责任,个个都有盘活任务”,形成全员参与、全员加压的工作合力。

通州湾示范区坚持以土地收储为主,其他方式为辅的处置思路,成立市土地储备中心通州湾示范区分中心,充实专业力量负责土地收储相关工作。同时,积极探索并创新体制机制,示范区纪工委全程参与土地收储全过程,从审计等多个角度对收储工作进行严格把关,深入完善工作纪实和纪检监察两套档案,确保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此外,先后研究出台系列文件,进一步强化业务辅导和政策支持。

一地一策优化资源配置

低效用地盘活一直是难啃的硬骨头。通州湾示范区坚持“一企一策、一地一策”,全力强化与企业的沟通对接通过服务专员的执着努力换取企业家的真心与信任,通过反复细致的工作得到项目方的理解与支持,确保盘活工作顺利推进。

“这相邻两宗地共计35亩,不久前还是分属两家企业的闲置低效土地,现在经过我们重新整合成一宗用地推向土地市场,目前已有新项目顺利摘牌。”土储中心杨敬东指着眼前的东安工业园区介绍原来,江苏安东工业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和南通闽东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各有闲置地块,示范区拟收储整合后落户新项目,但想法是好的,实施起来却有极大难度,两家企业均对收储工作存在较大疑虑但杨敬东没有放弃,一趟趟跑企业,一次次解读政策,并四处朋友、找周边企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最终用“真心真情”感动了两家企业,均表示支持收储如今,土地收储协议已经签订,35工业地块得以重新投放市场,迎来“新生”

同样位于东安工业园区机械制造企业取得一宗50亩工业用地,已于地块南部建有3幢厂房,但北部仍不少土地长期闲置基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考虑,示范区拟整体进行收储,但企业不配合。经过办公室、土储中心和规划部门的多次沟通协商,大家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对该宗地分为已建和未建部分,并对未建部分进行分割收储。思路一变天地宽,分割收储既有效解决了企业强烈的生产意愿,又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得到了企业认可。目前,已有高端防护用品生产项目选址该闲置地块该企业也与示范区重新签订了产业项目的补充协议,这宗工业用地将实现从亩均税收不足5万到20万的“华丽转变”。

位于示范区珠海路西侧的某工业项目,由于项目投资人涉及刑事案件正在服刑,28.3亩项目用地盘活成为摆在示范区面前的难题。“我们不能等、不能拖,要克服一切苦难、想尽一切办法进行收储盘活”,海渔局局长周向东这样表示。在多方奔走协调努力下,在省司法的大力支持下,土储中心、海渔局和建设局的同志得以在南京监狱与项目投资人进行面谈,并顺利取得授权委托书。收储洽谈正常了,但又面临项目的涉诉问题,因未支付工程款,施工方已经提起诉讼,严重影响项目收储进程示范区相关同志继续协调,不厌其烦、反复沟通,最终施工方同意撤诉如今,28.3亩项目用地即将签订收储协议。

截至目前,在示范区各部门的持续攻坚下,在土储中心的创新推动下,示范区已盘活30宗共计2349.52亩工业用地,有力强化了招商引资的要素保障,拓展了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空间。

严格审查护航高质量发展

收回不是目的,招引和盘活才是关键。通州湾示范区针对已收储土地,严把项目招引源头关,统筹推进“全力招”和“果断筛”,最大限度发挥每一寸土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至目前,已有信挚、凯撒、熔喷布、登绿等15亿元以上优质项目在已盘活土地上落户占全年签约项目数近分之一。

“让每一寸土地发挥最大价值,归根结底就是‘亩均论英雄’。针对五大产业园,我们实施高标准全过程的项目审查,明确一般项目亩均税收达不到20万不享受优惠政策、低于12万底线需现金补足的‘制约’机制。”示范区项目招引服务中心主任武振宇表示,针对纺织高能耗企业,示范区坚持高质量标准不降低建立专家评审和排污指标弹性供给制度,明确了国内一流水平的排污标准,坚决选出投资实力强、高质量发展意愿强、环保要求高的企业,共同建设高端、绿色、生态、全国领先的现代纺织产业示范园区

对长时间推进缓慢的项目,示范区同样高度重视,坚决采取果断措施,全力释放土地资源全面开展2017年以来96个签约项目投资协议“回头看”,按照现行项目落户标准和亩均税收标准,逐一进行严格细致的研判、分析,并在与企业家充分沟通协商的基础上,果断“放弃”一批低质效项目。同时,建立贯穿项目招引、审批、建设全过程的项目质量评价考核体系,对不达标的企业及时予以“放弃”,以高质量的标准确保项目高质量发展。

既要追求新盘活、新落地项目的高质量,也要打造平台载体和已投产项目的高质量。示范区定位打造国内一流专业产业园区,全面完善五大产业园工业水厂、污水处理厂等核心基础配套,全面降低天然气、蒸汽、水等关键生产要素价格,按照现代理念、花园工厂标准全力提升产业园绿化水平和项目立面质量,并启动“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工程、制定一套扶持政策、设立一支产业基金、建立一个公共服务平台、锻造一支专业招商队伍、举办一场行业展会活动、推进一批产学研合作、建设一个职工集聚区、形成一套职工服务培训体系”等“九个一”特色产业支撑体系,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高质量发展的精致专业产业平台载体。

下一步,通州湾示范区将坚定不移继续推进资源盘活工作,持续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产业品质价值,不断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着力实现“腾笼换鸟换效益”“凤凰涅槃展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