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晾衣架一换,晒被子更方便了。”11月30日,久违的阳光洒满大地。家住南通开发区小海街道小海花园7幢居民袁吉英赶紧把被子抱到楼下曝晒,看到正在巡查走访的网格长黄建平,高兴地称赞起刚刚换新的晾衣架。
小海花园是2016年底交付使用的拆迁安置小区,常住人口3600余人,经过几年的风吹雨打,不少晾衣架出现破损、钢丝断裂和晾衣架数量“供不应求”等问题,部分居民在小区绿化带、健身器材上拉绳晾晒现象屡见不鲜,不仅不文明还影响到小区环境美观。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立即召开支委会,在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基础上,向上级党组织申请为民服务资金进行专项维修。”紫琅社区党支部书记朱永辉介绍说。
经过1个多月施工,拆除生锈晾衣绳、浇固地锚、加固拉绳,还新购置涂塑钢丝绳、更换和添置立杆10余处......小海花园晾衣架焕然一新,小区居民对此改变,纷纷竖起大拇指。
社区居民吴伏珍高兴地说:“以后我们再也不用为晾衣服发愁了,特别是冬天来了,大家都可以在家门口拿出衣物出来晒一晒,暖心又便捷。”
朱永辉表示,改善居民便民生活设施是党建惠民微实事重点工作之一,便民共享的晾衣架连着千万家,用心用情为居民群众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短评
微实事提升“民生温度”
晾衣架看似是个小问题,但是事关小区居民的幸福感。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紫琅社区在“小问题”上给出了一个“好答案”。
改善民生从来就不只是嘹亮的口号、抽象的数据,而是由一件件接地气的“小事”组成,带来的是一桩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社区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关键“桥梁”,这也要求社区工作者在改善民生中有更大的“担当”,有更多为民解忧、谋民福祉的惠民微实事涌现,实实在在地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