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开放!南通再添网红打卡地! | 南通发布

缅怀“爱国企业家的典范

张謇先生

如今又添

位于南通狼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

虞 楼

近日已修缮完成

楼内反映爱国热诚和师生情谊的史料展陈

也布置到位

市民、游客可免费来此参观游览


漫步滨江廊道可望见虞楼景色


修葺后的虞楼


虞楼位于长江岸边、马鞍山顶

系张謇1921年为纪念恩师翁同龢而建

即将迎来它的百年春秋


11月30日

记者沿揽江绿道西行至马鞍山南麓

从山路小径拾级而上

即可走近这座江畔名楼


虞楼山门


这幢小楼是史上一对著名的状元师徒生死情谊的见证。张謇的成功之路离不开两朝帝师翁同龢的大力提携,1885年秋顺天乡试,张謇以第二名中“南元”,即南方人参加北方试的第一名举人,在京期间与翁同龢建立了师生之谊,自此交往密切。1894年,张謇参加因慈禧六十大寿特设的恩科试,会试、复试顺利通过,殿试又因翁同龢从中推荐,终以一甲一名独占鳌头。翁同龢是江苏常熟人,咸丰六年(1856年)状元,曾任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等要职。中日甲午战争时作为主战派,主张由光绪帝亲政,变法图强。1894年张謇考中状元步入仕途后,因见解相近,与翁同龢联合参与了一些政治运动。不久,张謇辞官回乡,开启了实业救国的一系列实践。翁同龢对爱徒的事业深为赞赏,在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开机后,翁同龢特欣然题联相贺:“枢机之发动乎天地,衣被所及遍我东南。”1904年,翁同龢去世前夕,自拟挽联一副,遗命张謇为之书写:“朝闻道夕死可矣,今而后吾知免夫。”


1921年张謇在翁同龢墓前留影


1921年,年近古稀的张謇前往常熟虞山拜谒翁师墓,捐资助修墓庐。张謇隔江望见南通五山,心生一念,回到家乡后,即在江畔马鞍山上建造一幢二层山楼。登楼观江,在云雾中依然隐隐约约可看得见对岸的虞山,故名虞楼,以此作为对恩师永远的纪念。张謇为山门撰写了楹联:“山根拟改丹砂井,江上唯瞻白鸽峰”。现原作已不存,由本地书法家重新题写。


当年的虞楼旧影


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沧桑之后,虞楼曾荒废多年。1998年,此建筑成为南通市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狼山景区按原状予以修复重建。2019年景区对虞楼再次启动了维修见新,至今年10月,楼内展陈完成更新。


如今游人走进虞楼

可以通过丰富的史料展陈

去感受百年历史风云


一楼展陈为

“虞楼春秋”和“笔墨春秋”

记述此楼的前世今生和相关诗文


虞楼中堂


丰富的展陈讲述近代风云


登上二楼

则是“师恩永怀”单元

回顾了这对状元师生的交往历程

凸显了张謇实业救国的不朽业绩



科举场上

翁是张的伯乐

张謇也始终感恩关怀老师

而翁晚年关心、支持张的

“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等各项事业发展

可以说

师生俩相互造就了对方


虞楼二楼展厅



值得关注的是

为了给游客带来更好的游览体验

景区在虞楼的厢房等处精心

打造出


西厢房

设有“松禅书房”“笺谱坊”

前者取自翁同龢之号

在此可品茶读书追慕先贤

后者为《石竹斋笺谱》的制作体验区

游客可自制信笺纸

手书一封寄予最想感谢的老师

以承张謇先生不忘师恩的精神

虞楼邮驿设有专门的信箱

来传递这份古典的美好


虞楼的文创产品


东厢房

辟有“东岭雅室”

得名于啬翁《宿虞楼》诗句

“月波流过岭东头”

可作笔会雅集、闲情休憩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