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停多年化工企业因溶剂泄露突发环境事件,救援时又“遭遇”放射源转移途中“丢失”……无人机空中盘旋“指挥”作战,大气走航车“秒读”空气质量,气象监测车实时“观天测云”,身穿防辐射服的生态环境应急人员携专业探测设备紧急出动!
2日下午,一场不同以往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在如皋市长江镇如皋港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区内上演。这是南通首次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和辐射事故联合演练,也是首次以关闭退出企业突发环境事件为背景开展的演习。
演练由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如皋市人民政府主办,南通市如皋生态环境局、长江镇人民政府承办。演练针对关闭退出企业发生泄漏引发火灾,同时废旧放射源丢失展开,通过遗留物泄露导致火灾这一事件,关联了消防废水、燃烧废气、放射源这几类导致环境污染、人身安全和次生灾害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重点因素,是对市、县、园区三级联动,多部门协调作战的一次“实战大考”。
“报告,我市德峰药业停产多年,但目前厂内发生火灾,企业无法先期处置,可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且车间存有废旧放射源,但不清楚是哪一间……”当天下午3时许,演习正式开始,模拟在江苏德峰药业厂区内存放的有机溶剂等遗留物料未及时处置,因容器老损破裂有机溶剂泄漏自燃。热心群众发现烟雾后立即向“12369” “119” “120”等部门报警,如皋市政府立即启动《如皋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迅速向各成员部门报告险情,如皋市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公安、消防、生态环境、交通、气象、卫生等相关部门也陆续赶赴现场紧急处置。
公安部门在事故现场戒严、管控,禁止非抢险救援车辆进入,并疏散危险区域内人员;医护人员现场救治伤者并转运;生态环境部门设监测点,对大气和水环境进行监测,供指挥部确认安全警戒和人员疏散范围;气象人员对事故厂区及周边进行气象监测;消防部门对有机溶剂泄露区域进行覆盖……
环境监测结果显示,厂区周边的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已超标,需要对下风向1公里范围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与此同时,随着消防用水量增加,污水量溢出厂区应急池,部分消防水进入雨水管网。根据事态发展情况,指挥长立即要求通知长江镇及化工园区立即关闭园区雨水管网阀门,防止被污染的废水进入长江,通知鹏鹞水务随时做好启动应急预案的准备,如影响饮用水源,立即启动饮用水水源地应急预案。
下午3时51分,明火扑灭,就在救援初步结束时,紧急情况却紧随而至,生态环境部门对灭火区域及周边仓库进行放射源清点,发现丢失1枚4类放射源,疑似在转移途中丢失。核与辐射污染看不见、摸不着,感觉不到,存在巨大风险。救援人员立即向现场指挥报告。现场指挥宣布启动《如皋市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派遣辐射应急处置工作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处置。对有接触的消防救援人员进行隔离救治。下午4时许,经多方联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放射源成功转移到安全地点,环境监测结果恢复正常,厂区附近水质未见异常,应急响应终止,应急状态解除。
“这切合了我市当前大量化工企业关停退出的实际情况,以往的演习中,企业是突发事件先期处置的主要力量,而这次以关停企业突发环境事故为背景,应急处置的主要力量是如皋市政府相关部门。”演习总指挥、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军说,我市化工行业较多,客观上增大了区域环境安全保障压力,且近年来大量化工企业关闭或退出,部分退出企业存在监管盲区;我市水陆交通发达,移动风险安全隐患不可忽视;全市核技术利用单位、在用放射源和射线装置数量均在省内位居前列,多种因素叠加,各地更要完善环境风险预警防控措施,加强环境应急预案管理,进一步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形成合理调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