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战略机遇 当好示范先行 | 南通海事局以高质量文明创建助推江海联动加速布局 | 南通发布

滚滚长江,奔流向海,激荡起千重浪花,抒写着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雄心壮志,也见证了南通海事局以高质量文明创建服务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激昂实践。

近年来,南通海事局抢抓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江苏沿海大开发等国家战略机遇,将文明创建工作深度融入服务“强富美高”新南通建设征程,加速助推江海联动、陆海统筹发展,奋力推动“三个全方位”生动实践,全力保障南通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奏响了一支新时代长江之歌、海事之歌。

把握时代发展脉搏

助推“大通州湾”蓝图初绽

百年前,张謇曾用“江之尾、海之端”形容南通汇聚江海、开放通达。今天,处于长三角一体化核心区的南通,正在将“大通州湾”打造为长江经济带江海联动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11月28日,南通市委书记徐惠民在2020年长江经济带江海联动发展论坛上表示:我们正深入落实国家战略,举全市之力推进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打造我国继上海洋山港、宁波舟山港之后的又一江海联运新通道。

国家战略大格局之下,南通海事如何细绘由浅海走向深蓝、全面推进海事高质量发展的画笔?如何在黄金水道建设中贡献海事力量?

“在这一国家战略蓝图绘就过程中,我们要履行好海事使命,践行‘狼性’精神,唱响新时代之歌的海事音符。”南通海事局党委书记、局长沈道明的话语掷地有声。

推动江苏海事局与南通市政府签署加快推进大通州湾建设战略合作协议

时间回到今年春暖花开时,“大通州湾”横空出世——沿海洋口、通州湾、海门、吕四作业区港区化整归一,一个联通长三角的江海联运枢纽网正在快速形成。几乎同一时间,南通海事局成立工作专班,精准对接服务项目、全力推动项目落地。

推动江苏海事局出台《关于支持南通沿海发展助推通州湾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建设的实施意见》,将沿海监管作为重点并纳入二次飞跃纲要。指导小庙洪上延航道、网仓洪航道、通州湾三港池码头等12个项目取得江苏局通航岸线安全使用许可,助推吕四起步港区“2+2”码头工程、中天精品钢示范项目码头、吕四环抱式港池进港航道疏浚等一批重点工程顺利开工。开展《南通沿海水域通航功能区划暨支持保障系统研究》等8项专项课题研究,为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献出“海事智囊”。

未来,通州湾将形成“铁路进堆场、内河连码头、海港通大洋”多式联运体系,打造以“公铁水、江海河集疏运一体化”为特色的集装箱枢纽港。

“南通海事局将持续优化江海联动营商环境,组建通州湾船舶交通管理中心、港航综合中心,持续保障沿海安全形势稳定,夯实服务地方发展内生动力,为‘大通州湾’建设保驾护航!”沈道明信心十足。

全力保障重大项目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在江与海的相拥中,江海联动的“双核驱动”模式在南通发展战略蓝图上跃然而出。南通海事局既是江海安澜的守护者,更是优江拓海的“垦荒牛”。239公里长江岸线、238公里沿海岸线、近1万平方公里海域,蓝色的监管范围考验着海事人的忠诚与担当。

全力保障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水上施工安全,助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是一座承载着南通人民向“南”通、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大梦想的桥梁。如今,桥上车来车往,桥下高铁动车呼啸而过,梦想早已照进现实。

而在建造大桥初期,因桥址紧邻船舶工业带,所在水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域之一,对于保障大桥水上安全施工建设的海事部门而言,面临的挑战和考验可想而知。

6年多来,南通海事局累计投入监管近15000人次,巡逻艇出艇近6500航次,完美实现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南通段施工水域“零碰撞、零沉船、零伤亡、零污染、零投诉”的目标。

放眼江海大地,一幅城市大建设,昂首迈向“万亿”俱乐部的壮美画卷正在展开。在南通如东106公里绵长的海岸线上,是另外一番建设场景:一架架百米高的白色风机迎风劲舞、横亘南北,一座海上“绿色三峡”正在崛起。

对海事部门而言,海上风电场通航安全监管是全国性难题。南通海事局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机制手段,从“党建、规范、智慧、信用、服务、协同”六个方面,高质量探索出“风电+”监管模式,建成“海上慧眼”——南通沿海风电智能监管平台,打造海上风电通航安全监管新格局,有力解决“融不进、跟不上、看不到、执行难、基础薄、力量弱”六大难题,为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的安全监管树立“南通海事”标杆。

乘着国家战略东风,南通再次迎来新一轮经济开放发展的大潮。南通海事局通过出台优化营商环境35项举措、实施“双诚信”管理,做精做优国际航行船舶到港“最后一海里”通关服务等创新举措,举全局之力服务“大船、大港、大桥、大风电”建设。

安全保障北沿江高铁、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长江勘探工程有序开展,实施定线制水域LNG船舶航行的动态安全区研究,服务长江通航史尺度最大船舶“猎鹰”轮畅行长江北支,保障“天鲲”号、2万标箱集装箱船、40万吨级矿砂船、极地探险邮轮等一系列高端海工产品通达世界……

南通海事人为不断提高通航安全保障能力,助力经济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而泼洒汗水。这汗水融进了滔滔长江,载着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江海联动新引擎的希冀奔流入海!

筑牢长江生态屏障

谱写绿色港口发展新篇章

南通市五山滨江片区江面宽阔、烟波浩渺,五山临江而立、葱茏叠翠。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期间,高兴地为这里的生态环境点赞。

五山及沿江生态修复和保护,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进城市转型和生态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工程背后,同样有南通海事人的一份辛勤付出。

联合市交通局、环保局、国网江苏分公司加快推动南通市港口岸电服务设施建设

长江航运现代化必然是与生态绿色发展相协调。近年来,南通海事局在助推长江航运快速发展的同时,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部署,着力构建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先行区,加速助推长江南通段生态环境建设提档升级,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为加大“长江大保护”的力度,南通海事积极助力南通市政府开展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建设,有效缓解港口安全与防污染配套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在如皋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试点建立“绿色船民服务站”“绿色应急服务站”等设施设备,推动全国首制纯电推进环保接收船、交通(救助)船顺利开工建设。

接上软管、打开阀门、启动抽污泵……在如皋港务、通州港务、一德物流、海螺水泥等船舶流量较大的码头,北斗智能生活污水岸上接收设施正在高速运行,多艘港内作业船舶生活污水被成功接收上岸。今年以来,辖区沿江所有运营的92家码头单位船舶生活污水自主接收设施全部到位,船舶垃圾及生活污水自主接收设施100%全覆盖。

使长江经济带成为生态优先发展的主战场,南通海事局还督促企业严格执行“一零两全四免费”服务标准,综合运用海事领域诚信管理等惩戒措施,发挥社会监督力量,提升行业自律水平。今年以来,南通辖区“一零两全四免费”接收内河船舶生活垃圾40685艘次,约217吨;接收生活污水24210艘次,约18588立方米。“三无”船是长江污染源之一。在地方政府的牵头下,南通海事局建立了一支以全国先进工作者姜新同志为代表的攻坚队伍,大力开展打击“三无”船专项行动,“三无”船整治经验被列为集中督导组发现的典型做法清单。2019年以来,累计对60余艘次“三无”船舶实施行政强制,有效清理了长江沿线,保护了水域环境。

“推动水域环境高质量和绿色发展,打造颜值与气质并重的水上生态圈,是所有海事人的使命和践行。我们从一个人的力量引领一群人的担当,有这股子劲,更有这种精神传递。”南通海事局政委秦德生这样表示。

岸电,近几年成为保护长江生态环境、防治船舶污染水域的“利器”。南通海事局积极推动船用岸电设施的运用,开展港口岸电服务战略合作共建,发布《规范南通市港口船舶低压岸电建设和使用实施方案》,推动码头船舶配备统一标准的岸电设配,推动使用清洁能源。

出江入海,千帆竞发。南通海事正以一系列实际行动,勾勒长江美丽的绿色画卷。

全心全意服务发展

打造江海联动最优营商环境

护守江海,即要有安全监管的“铁砂掌”,也要有服务保障的“赤诚心”。

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对经济社会发展尤为重要。全力营造稳定的水上安全环境,是南通海事人与生俱来的责任和使命。近年来,南通海事每年保障约100万艘次船舶进出长江南通段,水上搜救成功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是全国水上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率最低的区域之一。

组织开展“南黄海三号”水上搜救综合演习,有效检验水上应急反应救援能力

“市水上搜救中心,我是‘风电1号’,情况紧急,请求救援!”9月10日,一场生命与时间赛跑的水上救援演习在南黄海上演。本次演习直接参演单位22家、船艇21艘、人员200余人,运用了无人机、无人船和智能救生圈等智能装备,演习涵盖沉物打捞、人员转移、货物过驳、消防灭火等9个科目,是一次按照“水上重特大事故险情应急救援预案”进行的水上搜救大练兵,有效检验和展示了我市处理水上突发事件应急反应能力。

这场演习也是我市水上搜救中心工作的真实写照。2018年以来,南通市水上搜救中心累计开展水上救助224次,协调各类船艇309艘次,成功救助遇险船舶306艘次、遇险人员2183名,救助成功率98.8%,水上搜救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为加快推进“强富美高”新南通和上海北翼门户城市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考”中,南通海事局同样交出了精彩答卷。落实“1+5”防疫举措,保障运输重要物资海轮3798艘次快速进出港,运输重要物资5251.62万吨。筑牢涉外疫情输入防线,保障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5000艘次,保障209艘次国际航行船舶2877人次换班,未发生涉外疫情输入情况。积极为航运企业减负赋能,今年以来,南通港阶段性免征港口建设费1.869亿元。保障中远川崎新造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招商2艘钻井平台出坞。

此外,南通海事局联合地方政府合力打造“智慧长江·南通”系统,开展船舶体系远程视频审核,建成24小时政务自助服务站,港口建设费核销和行政处罚自助核销,实现全国首个航海院校船员证书“培考发”足不出校……一系列智能化、精准化服务,切实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通惠江海促发展,文明如水润通城。近年来,南通海事局不断在服务发展中深化文明创建,在文明创建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探索推出“1337”党建融合工作法,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开启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实践。构建“1+4”通文化品牌体系,打造“通·心明政平”文化矩阵,连续15年举办南通海事文化节,以文化之水涵养队伍发展,成功培树各级劳模18名,成为精神文明“南通现象”重大宣传典型。凭借深厚的基础和扎实的工作,南通海事局被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起点,南通海事局将在江苏海事局党组和南通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保障南通江海联动高质量发展,为打造“强富美高”新南通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