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区)委书记访谈⑧海门区委书记郭晓敏:高起点启新程 高质量开新局 勇当“两争一前列”领跑者 | 南通发布

“我们将立足新发展阶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高质量对接沪苏、高质量优江拓海、高质量融入南通主城,全面构建‘立体化大交通格局、特色化空间格局、链式化产业格局、一体化城乡格局、现代化治理格局’五大发展格局,全力打造‘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示范区’‘南通跨江融合先行区’‘大通州湾建设核心区’,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百强区二十强’,实现高起点启新程、高质量开新局,勇当‘两争一前列’领跑者。”昨天,对于落实市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精神,实现全会对海门提出的“三年财政冲百亿,全省市辖区经济总量进前十”目标,海门区委书记郭晓敏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2020年,海门撤市设区,成为南通主城副中心。面对这一机遇,海门以推动强区跨越的干劲,交出了继往开来的鲜亮成绩单:位列2020“中国工业百强区”第24位、江苏第7位。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海门作为南通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将以怎样更加有力的举措开好局、起好步?郭晓敏说,海门将重点做好“六个坚持”。

坚持以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为支撑,在提升全市经济总量中贡献更多份额。持续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全力以赴招引、储备、建设一批百亿级龙头型基地型产业项目;加快提升产业能级,聚焦“3+3”产业集群,提升发展高端纺织、现代建筑、先进装备制造三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新兴产业,打造机器人、豪华邮轮、精品钢三大地标产业,再培育2-3个500-1000亿级产业集群;实施大企业领航计划,形成一批30亿、50亿和百亿级梯队发展的大企业军团,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行业“领头羊”和细分领域“隐形冠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平台为载体、科技金融为支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体系,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引擎,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激发更强动能。积极推进跨江融合,密切与沪苏友好城市交流,加强产业协同创新,主动融入沪苏产业链、供应链分工体系;持续深化开发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做强“区中园”“园中园”,推进“一区多园”深度融合发展;引导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设立区域总部,抢抓家纺市场协同发展和空港建设机遇,发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和跨境电商外贸新业态国家试点政策优势,建设叠石桥家纺小镇,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坚持以城建交通转型为突破,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彰显更优品质。按照“西联、北展、南优”布局思路,积极构建“一核四片区”城市总体空间格局;把楼宇经济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形态,大力繁荣城市经济;发挥通江通海通上海连南通主城的区位优势,构建“江海河”互联互通、“公铁水”多式联运、“海陆空”协同发展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实施“四化同步”战略,不断完善城乡融合体制机制,加快推动乡村振兴。

坚持以守护江海生态本底为关键,在打造美丽海门中刷新更靓颜值。坚定不移“砸笼换绿”“腾笼换鸟”“开笼引凤”,加快打造沿江绿色创新发展示范区;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增进民生福祉中实现更大作为。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有效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优化重点群体、重点行业就业扶持举措,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扎实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确保文化中心剧院、图书馆新馆建成投运,体育中心整体工程完工,高质量实施老旧小区、原体育场和原人民医院等片区综合改造,推进学校改扩建工程。

坚持以系统观念为主导,在共建共治共享中释放区域治理更高效能。拓展区镇两级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平台功能,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守牢安全稳定底线,深化法治海门建设,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创成“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今年我们还将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快打造一支敢冲锋、善拼抢、重团结的‘狼性’干部队伍,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不断开拓‘强富美高’新海门建设新境界。”郭晓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