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通州湾示范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大通州湾”思维,围绕“以港立区、以产兴区、以商活区、以绿美区”工作主线,争分夺秒抢发展、冲刺冲锋争一流,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 2020年,示范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4.7%;工业应税销售同比增长28.1%;服务业应税销售同比增长18.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0.8%;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7.2%;新增规上企业50家,当年实现翻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应税销售超5亿元企业4家,超亿元企业8家。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市前列;
■ 年度新签约亿元以上进入供地程序项目109个、总投资713.3亿元,其中:百亿元以上1个,20亿元以上10个,10亿元以上13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0个、总投资223.2亿元,其中:20亿元以上6个,10亿元以上3个。
“‘十四五’时期是通州湾开发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叠加期、综合优势彰显释放期和高速跨越发展赶超期。我们要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全区上下万众一心,竭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江海联运新枢纽、工业智造新高地、美丽滨海新湾城’的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通州湾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陆卫东
精心描绘美好蓝图,奋力谱写“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按照市委提出的‘主要经济指标每年翻一番’目标要求,示范区规划了每年完成‘实物工作量100亿元’的具体路径,确保‘十四五’末示范区工业应税销售达到1000亿元,从现在一个乡镇经济体量增长到一个县(市、区)的经济体量,真正建成江苏沿海新增长极。”通州湾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陆忠华说道。
寒冬腊月,走进通州湾示范区三夹沙高端临港装备产业园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桩机轰鸣,挖掘机不停作业,运输车辆来来往往。总投资20.5亿元的长风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22亿元的海森特重工装备制造项目和帆森新能源装备、成世重工、道达风电基地等10亿元以上投资项目已落地开工,部分已经投产。此外,总投资超10亿元的华东重机智能港口机械与不锈钢冷轧加工项目、东禾起重机械制造项目、宝色钛特材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均已签约,都将在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
三夹沙高端临港装备产业园是示范区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作为江苏新出海口的主战场、南通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示范区将按照“五园一城一基地”的总体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导向,始终坚持项目招引“主攻重特大、围猎优特精”,项目建设“全周期质量管控”,项目投产“高效率成果转化”,以更大力度推动思想解放,加速破解要素瓶颈,吸引更多创新资源集聚,全力厚植港口优势,夯实产业基础,努力把通州湾打造成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
▲商务启动区
——经济总量全面跃升。经济实力实现大跨越,工业应税销售年均增长65%以上,服务业应税销售年均增长3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0%以上,力争到“十四五”末,工业应税销售确保达到1000亿元、力争1500亿元。
——产业集群加速崛起。以“五园一城一基地”主导产业方向为重点,百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开工3个以上,年均签约项目总投资额不低于500亿元,每年完成实物工作量100亿元以上,千亿级绿色临港产业集群基本建成。
——主体港区开港运营。通州湾新出海口主体港区开港运营,网仓洪20万吨级航道建成通航,三港池“2+1”码头建成投运,洋吕铁路、疏港内河航道等关键集疏运体系全面完善,具备集装箱年吞吐300万标箱以上能力。
——滨海新城基本建成。在全市沿江沿海率先建成美丽海岸风光带,核心商贸城高端商务、休闲旅游及学校、医院等高品质配套全面完善,连接南通市域和新机场的江海快线、机场复合通道建成通车,南通沿海最美的城市新客厅、新湾区最顶配的城市核心区、长三角上海大都市圈视角下的滨海新城初具雏形。
——社会民生显著提升。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大力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区域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基础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乘势而上,全力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大通州湾”主战场建设乘势而上、全面突破的关键之年。
“我们今年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6%以上,服务业应税销售增长30%以上,工业应税销售、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翻番,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全市领先。”陆忠华表示,示范区今年将集中在招商引资、产业聚集、港口建设、城市建设等方面全面发力,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招商引资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以‘狼性’干部的责任和担当,充分激发骨子里的拼抢血性,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遵循主攻重特大、围猎优特精’招商主线。”通州湾示范区项目招引服务中心主任武振宇介绍,今年,示范区目标全年举办专题招商推介活动15次以上。力争年度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80个以上,总投资额超800亿元,力争年度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0个以上,其中:20亿元10个以上,10亿元20个以上,推动华能项目顺利通过省内优选并力争年底前开工。大力推进信挚、长风、帆森、华腾等在建项目,按照投资强度、建设进度、预期产能“三到位”全力推进,确保如期高质量竣工投产。
作为未来的长三角北翼现代化的滨海港城,示范区将以现代精致专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专业园区、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加速集聚。围绕高端装备、钛材深加工、航空航天、电子电路、新基建等特色产业集中发力,着力招引一批产业层级高和科技含量高的“双高”项目,年度新招引科技创新型企业20家以上。以“九个一”建设为支撑,有序推进五大产业园实体化运作,探索建立各产业园产业应用研究院,落地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精特新”产业项目,打造一批精致特色的地标性产业园。年度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加速集聚一批紧缺高端技术创新人才。
2021年也是示范区主体港区全面开建之年。围绕主体港区定位,推动新出海口一期通道工程如期高质量建成,三港池“2+1”码头、网仓洪10万吨级航道一期、小庙洪上延航道、三夹沙东港池等“四大工程”加快开工建设。加快推进项目报批。建立“清单管理、挂图作战、专班推进”工作机制,全力以赴对上争取,通州湾海域相当A级航区、口岸开放确保年底获得批复,网仓洪10万吨级航道二期完成报批并具备开工条件,主体港区一期围填海工程力争获国家发改委和自然资源部批复。持续深化基础研究。
作为服务港口建设、服务产业发展的功能性配套,示范区城市生态建设同样高速推进。黄金海岸风光带示范段、纳潮河活力生活轴、海上城市客厅海堤、环海风情港等景观提升工程,乐海大道和滨海大道快速化景观化改造和轨道交通枢纽建设,6月底前将全面开工。大力招引城市功能项目,围绕在手在谈重点项目,力争1个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2个高星级酒店项目和1个文旅及特色小镇项目开工。同时,持续推进城市基础配套,加快推进4所市直名校通州湾分校建设,推动通州湾医院与市第一人民医院全面合作。
▲核心区滨水商业街
此外,示范区今年将继续推进培大扶强,力争年度新增应税销售超亿元企业50家,其中:超10亿元4家,超5亿元7家。打造助力企业发展政策高地,在全面兑现支持企业做大做强18条政策基础上,研究出台鼓励企业上台阶、推动技术改造、鼓励上市等系列扶持政策,充分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聚焦要素供给,强力保障项目落地需求,深入挖掘一批用而不足、退二进三等工业用地项目,年度新盘活工业用地500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