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春节长假后的首个工作日。大多数家庭的爸爸妈妈已经正常上班,家中的“神兽”也即将开学,但不少孩子还欠着大量的寒假作业。工作压力外加儿女不听话,父母难免着急上火。南通四院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施佳佳提醒:面对孩子的“作业拖延症”,家长应静下心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让孩子与家长形成联盟,一起克服问题,做好假期最后阶段的管理。
小敏,10岁,平时很容易被外界事物干扰,话多,好管闲事,作业拖拉。几天前,妈妈在外办事时不断接到孩子的电话,回到家看到孩子作业没有完成,妈妈的情绪爆发,大声地斥责了孩子,甚至动手打了孩子。之后孩子情绪激动,独自躲在房间里,出现自残行为。孩子事后和母亲沟通感到非常委屈,觉得自己很关心妈妈,可妈妈关心的却永远是作业。
“这是我接触到的一个真实的病例。其实,不管孩子出现什么样的行为,我们要先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什么,先放下我们家长的焦虑,不妨在做出反应之前暂停一下,看一看、听一听孩子的理由,选择有效的沟通方式对不当行为进行管理。”施佳佳说,其实,小敏是一个确诊为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患儿。在假期中,可能对于多动症患儿的家庭来说,做作业一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多动症的患儿面对繁琐、枯燥的作业更容易出现畏难情绪,会不断拖延作业,如果这时家长不断催促,指责,甚至大发雷霆,其实不断强化的是孩子的问题行为,长时间后会造成孩子只有在家人忍无可忍、发火的状况下才会勉强去行动,导致战火不断升级。
为此,她建议家长一定要停止无休止的说教、吼叫,甚至打骂。首先,家长需要明确患儿罹患多动症,是因为他们的大脑神经发育确实存在异常,并不是主观的原因。相比于喋喋不休的说教,多动的患儿更容易接收较为简短明确的指令。“所以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将要做的作业分成若干部分,孩子完成一小部分时就给予及时的正反馈,可以是口头赞美,也可以是肢体的接触等。家长们可以把作业要求制作成签,让孩子去抽签来决定先做哪项作业。同样,也可以抽签来决定自己完成作业后将会得到什么样的奖励,让做作业变得有趣。”施佳佳强调,对于多动症的患儿如果一直以来得不到积极关注,自尊感得不到满足,内心冲突明显,因此会出现各种问题行为。
多动的孩子对时间很不敏感,比如家长要求孩子30分钟内完成,多动的孩子并不能明白30分钟是多长时间,也不明白怎么做出反应才是对的。她建议,家长们可以和孩子事先商量好,使用计时器、闹钟等工具辅助,明确告知孩子长针或短针指向表盘的哪里是30分钟,长此以往,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