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课桌。那是讲台……”3月1日上午10点半,南通特殊教育中心聋一年级学生周嘉佳在语文课上大声朗读句子。全国第22次“爱耳日”前夕,记者来到该校采访,记录聋生上课、康复训练的场景。据业内人士称,一部分聋生经过相关康复培训后,能重建听的希望,做到聋而不哑。
南通特殊教育中心,原名南通盲哑学校,是由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于1916年创办,是我国第一所由国人自办自教的特殊教育学校,被誉为“中国特殊教育之鼻祖”,开华人特殊教育之先河。百余年来,学校几经迁徙,于2009年进行战略性重组,成为一所为盲、聋、培智学生提供康复训练、文化教育及职业培训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
教务处主任吴晓燕介绍,该校共有38个班级,其中聋部11个班级共有聋生81人,中重度聋生占比50%以上。有一定残余听力的聋生,佩戴耳背式助听器学习和生活,如果听损程度比较严重,佩戴耳背式助听器效果不理想,还可以通过植入人工电子耳蜗的方式。
聋生走出无声世界,回归主流社会并不是梦想。从1998年至今,特教中心已有181名残障学生先后考取北京联合大学、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天津理工学院等高校。这些残障学生中,聋生占比九成。
目前在校就读的聋生中也有不少优秀学子。聋中专一年级学生周羽学习成绩不错,还练习跆拳道。教练卢可说,她天赋好,接受能力强,训练刻苦,“是练得最好、成绩最好的学员。”周羽表示,练习跆拳道使身体越来越强,将来想当一名跆拳道明星,成立一个跆拳道馆。
校长徐志辉呼吁,全社会共同关爱聋生,扶贫济困救助贫困聋儿,让更多的聋儿走出无声世界,学会一技之长,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回归主流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