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50个2020年度江苏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创新项目。记者2日从市信用办了解到,我市有5个项目入选。
据了解,2020年度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创新项目分为五大类,其中制度和规范类11项,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应用和服务类10项,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类13项,“信易+”类7项,社会治理和服务类9项,包含省民政厅出台《江苏省养老机构登记评定管理办法(试行)》、省公安厅“苏证通”、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构建全省住房保障失信行为管理体系等。
我市上榜的5个项目,五大类各占一席。市行政审批局的《出台市场主体住所登记申报承诺制改革项目》,指出台《南通市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申报承诺制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简化申请材料,实现数据共享互通,构建诚信社会体系,降低了创业门槛、优化了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活力。
海门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创新小额物资诚信采购,“放心商超”》,指与本土企业和农村合作社达成合作协议,在江海商城创新增设“放心商超”板块,运行以来上架海门本地农副产品和勉县扶贫产品共计 30 类,订单达 1583 单,采购金额超 700 万元,促进农民增收,降低食堂采购廉政风险。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构建“1+14”非现场监管指挥体系》,以通州区市场监管局信息化监管指挥中心为中枢,在全区14个基层分局新建指挥室,确定 10 个领域、15 个监管事项、22 个检查项目的非现场监管事项清单,2020 年以来共向企业推送政策及防控建 议 62 条,发送预警提醒 5800 余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109 个。
启东市卫健委、信用办的《健全诚信保障机制,启东市开展“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服务工作》,健全诚信保障机制,推进诚信就医建设,启动“先看病后付费”工作,深化落实“最多付一次”。
通州区卫健委的《通州区对非法行医人员实行分类监管》,对非法行医人员实行分类监管,将无医师资格证书、无医师执业证书人员列为 A 类,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管理对象,周期为 3 年,一个月追踪巡查一次;将具有医生执业资格,在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场所擅自开展诊疗活动的人员列为 B 类,纳入重点监管对象,周期为一年,两个月追踪巡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