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画面,细微之处见精神 | “寻找身边的感动 ”获奖者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 | 南通发布

民警与时间赛跑,抢救倒地昏迷人员;爱心粥铺志愿者,帮助困难的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环卫工人......由市文明办、市委网信办主办,南通日报社协办的“举手之善,让爱‘传’城——寻找身边的感动”图片征集评选活动完美收官。两个多月来评选组委会共收到1600多张(组)图片,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精彩瞬间,参赛者以独特视角捕捉了发生在身边的“小善”,真实细腻、触动人心。记者昨天(3日)走近3位获奖者,听他们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

龚凡作品《见义勇为好邻里》

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冲在救火一线

“拍摄这组图片,纯属偶然。”聊起这次获奖经历,一等奖获得者龚凡坦言,很幸运。

今年67岁的龚凡,是我市发改委的一名退休机关干部,爱好摄影,退休后报名参加了崇川区老年大学和江苏开放大学的摄影本科专业学习,不仅获得了摄影学业的本科学历,还成为江苏省摄影家协会和南通市摄影家协会的会员。

“发生火情的地点,就在我居住的小区。中午在家突然听到窗外有人喊失火,头伸出窗外一看,浓烟滚滚,便立即抱着相机赶至现场,火势很大,立即抓拍了第一张正面火情图。”龚凡说,在整个事件中,多亏了热心邻居的参与,他们在报警的同时,奋不顾身地投入灭火战斗,小区业委会副主任、怡居党支部书记陈述冒着灼人的热气爬上梯子参与灭火,隔壁东方剑桥怡安花苑幼儿园的保安朱宝荣等分头找来灭火器材,接力施救。他们的义举及时有效地控制了火势蔓延,为消防车的抵达赢得了宝贵时间。

龚凡用镜头记录下了整个灭火过程。他坦言,好的纪实图片作品,拍摄角度、景别变化等技巧运用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对于精彩画面的细节捕捉,这才是真正考验拍摄者水平之处。“突发事件,细节大都稍纵即逝,受场地限制等因素影响,没能拍到救火人员的画面特写,有些遗憾。此次携这组作品参加大赛,也是想通过真实的画面褒扬危急时刻勇于挺身救火的热心市民,同时也善意地提醒大家,水火无情安全第一。”

徐佩佩作品《感动就在身边》

热心市民撑的是伞,更是一份感恩 

“‘车库老人’李汉均是崇川区百花苑社区里出了名的热心人,已经85岁高龄的他,每天都会出现在自家车库里,为街坊邻里义务提供磨刀、修鞋、修拉链等便民服务。我这次的参赛获奖作品《感动就在身边》,镜头对准的正是他。”大赛的另一位一等奖得主、在社区工作10年的百花苑社区党委副书记徐佩佩说道。

据其介绍,李汉钧老人参加的社区公益活动很多,聚焦他的画面也不在少数。这张照片拍摄于2019年6月27日,那是一个初夏的午后,热心居民见正在志愿服务的老李满头大汗,主动撑伞为其遮挡烈日。徐佩佩说,当得知大赛“举手之善,让爱‘传’城”的主题后,她的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就是这个场景。

“人性中最本真的一面,在不经意间传递出来,真善美在邻里群众身上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徐佩佩说,普通居民给为民服务的李老撑的是伞,更是一份感恩,试想这一刻李老的内心定是无比温暖的。”

陈忠作品《为残疾人上车搭把手》

让残疾人感受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我的参赛作品聚焦的是残疾人群体,画面记录了一次参观活动中,一轻度残疾者抱着另一位双腿残疾的男子上车,此时同行的一名志愿者急忙上去搭手的瞬间。”二等奖得主陈忠介绍说。

今年67岁的陈忠是一名退休老党员,原供职于南通四建,爱好摄影,现为南通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2017年退休后,我回到通州金沙老家,经常参加通州区肢协组织的志愿活动,获奖图片正是众多文明志愿图片中的一幅,摄于2019年5月21日的一次活动中。”陈忠说,此次参选的组照《为残疾人上车搭把手》拍摄地位于江苏海安顺成集团门前广场。当天,协会组织残疾人去海安学习当地残疾人身残志坚、勇于拼搏、自强脱贫的事迹。巧的是,作为同行者,亲历了并捕捉了这一志愿助残的感人画面。

 “在挑选参赛作品时,我从这两年拍摄的上千幅画面中逐一筛选,这幅画面打动我,是因为这种互助不仅体现在志愿者与残疾人之间,更体现在与残疾群体之间,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所有爱心志愿者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关心和爱护残疾人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陈忠说,一如为残疾人的轮椅打气,给残疾人拍照,每一次同行中的等候、指路、开门、关门等等,细微之处见精神、见风范,让残疾人真真切切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