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故事给党听 | 市国资委:熔铸“红色引擎”, 构筑国企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 南通发布

2020年6月南通市委决定,将国资委党组改建为党委。根据市委授权,党组织关系隶属市国资委党委的市属企业共有12个基层党委和1个党总支,基层支部220个,党员3302名。市国资委党委抓住体制机制调整这个契机,加强党建工作调研、谋划和指导,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国企发展的竞争优势、发展优势,高质量党建成为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

截至2021年6月,市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总额2855.06亿元,同比增长11.02%;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96.59亿元,同比增长54.22%;实现利润14.86亿元,同比增长146.10%;上交税费7.9亿元。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国资委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守姓党为民政治本色,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上把准方向,在服务国企高质量发展上争优创先,在解决职工群众难事上频出实招,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上聚力用劲,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各项举措落实落地,生动诠释国资人的使命担当。


聚焦基层党建,构筑发展新优势

“思想上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政治洗礼”“要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而不懈奋斗”……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全市国资系统设集中收看点198个,2906名党员集中收看大会直播,感慨万千。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强企必须先强党建。市国资委旗帜鲜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推动新思想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指导督促企业党组织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掌稳把牢企业的政治方向,保证党对国企政治上的领导,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和市委重大部署在国企的贯彻执行。同时,构建“党委先议董事会后决”的决策机制,指导企业制定党委研究重大事项规范文本和完善国企“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党委议事规则,规范议事决策流程,提高决策水平。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明显提升。

轨道交通公司建立“融合党建带”服务站26个,与辖区单位开展联建共建,保证轨道工程顺利推进;水务集团打造“党建引领,水润万家”品牌,树行业标杆;南通机场创建“橙心诚意”党建品牌,放大劳模效应,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市国资委机关党建与国有企业党建相融合,打造“国企之家”党建品牌,开展“一企业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活动,培育国资系统46个党建品牌。

当前,市属国有企业已实现“五个全部”:全部完成党建工作要求写入章程,全部实现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肩挑”,企业经理层中的党员全部进入党委,全部把党组织研究讨论作为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全部设置党务工作部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

基层党组织组织能力强不强,抓重大任务落实是试金石,也是磨刀石。市国资委在推进项目建设、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办事效率等方面频频出招,以企业发展的实际成效检验党建工作的成效。新机场选址获国家民航局正式批复;沿海集团信用评级达到AAA;滨江片区生态修复成效明显,紫琅科技城正式开园;大剧院、美术馆相继对外开放,成为通城“网红”打卡点;南通机场仅用两周时间,实现各类货物提取等待时间缩短三分之一;水务集团投资1亿元,分批对主城区老小区实施供水管线改造,全面提升居民饮用水质量……党建引领下,一批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加快实施,国企高质量发展的乐章奏出最强音。


聚焦一线群众,排忧解难出实招

立足服务职工,为“红色引擎”聚力。走进江苏大生集团新厂区,宽敞整洁的员工宿舍区映入眼帘,阅读室、活动室等一应俱全,不时有员工穿梭其中。集团先后投资60多万元,完成员工宿舍的整体改造,亮化美化公共部位,更换整修内部设施,增加丰富职工业余生活,不断增强职工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党建工作成效好不好,职工群众最有发言权。围绕保障职工权益,市国资委从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入手,在职工群众福利保障、津贴激励、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等方面实施办实事项目,切实把温暖送到职工群众心坎里。“我们组建7个工作组,由各党委委员带队,赴各市属企业、各县(市、区)国资监管机构调研。”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场详细了解员工工作生活和企业安全生产情况后,共协调解决员工医疗保险接续、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等各类问题21个。轨道交通公司组织以“学党史、办实事、见行动,共筑轨道交通疫情防护屏障”为主题的轨道交通专场新冠疫苗预防接种,全力保障南通轨道交通人的生命健康和轨道交通工程的顺利有序推进。沿海集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建立青年后备人才库,举办青年人才培训班,促进青年人才努力成长为引领集团高质量发展的骨干力量。

切实维护职工群众利益的同时,市国资委建好“素质提升工程”,提升党务干部能力,组织国资系统党务干部培训班,配合市委组织部完成企业党委集中换届,优选一批“懂党建、会经营、善创新”年轻干部进入党委班子;实施“江海英才集聚工程”,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00多名;抓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组织开展职工岗位培训、技能大赛,提高技能职工的薪酬待遇,激发国企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

同时,服务好448名离退休老干部,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引领和服务管理,确保离退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落到实处;加强离退休干部支部建设,积极发挥老干部政治优势,引导老干部加入社区志愿服务;开展送爱心、帮扶活动,坚持为老同志办实事、解难事,不断提高老干部服务管理水平。


聚焦责任担当,攻坚克难作贡献

不平凡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南通国企坚持贯彻上级要求,勇于担当,砥砺前行,确保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取得了双胜利。南通机场“空港先锋”党员突击队冲锋在前,成功处置全省第一例航班乘客发热事件;精华制药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加大生产抗疫药品;水务集团全力保障供水;通州湾片区开发和平潮高铁新城建设加快推进,洋吕铁路工可获批;江天化学获创业板IPO注册通过,产控集团共控(参)股6家上市公司;大数据集团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和“雪亮工程”项目通过验收……国有企业迅速复工复产,履行国企责任担当,为全市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平稳运行作出积极贡献。

迈入“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市国资系统责任担当更加凸显。交投集团对连云港市灌南县北陈集镇的苗圃进行整体流转租赁经营,实施苗圃基地扩建,产出苗木供南通绕城高速项目绿化使用,拉动当地农村集体经济增收,同时为两市交通建设项目园林绿化工程拓宽自有苗木采购渠道,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帮助实现贫困人口脱贫。房投集团聚焦城市更新、为老服务两大主题,通过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着力打通供需双循环,探索城市更新“新机制”,创新“住什么建什么”的开发模式,紧紧围绕民生需求,设计出40-130㎡的十余种户型供居民选择,切实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在开展“为长者办实事”的过程中,以“养教结合”,丰富长者“夕阳生活”为宗旨,订单式开设6门精品课程,将专业的社区教育、老年教育送到阳光公寓、阳光居家长者身边,努力打造“养教结合”的“快乐源泉”。

与此同时,市国资委充分发挥国企行业特点和资源优势,扎实推进“千企联千村、共走振兴路”行动落实,实施富民强村帮促、特殊困难群体精准援助,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14家企业携手联建36项“村企”项目,15个合作项目签约,意向投资6000万元,一批共建项目已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