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常新,尊崇常在。
自2020年7月以来,区划调整后全新的崇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经受住了疫情防控和区划调整的双重考验,开启了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的“崇川篇章”。
全区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坚持“以退役军人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党建领航带动强、基础建设根基牢、移交安置作表率、典型引领作示范、矛盾化解有新招、社会力量展风采……用短短一年时间,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依靠党建领航,筑牢退役军人服务根基
南通市双拥工作一直有着光荣传统和良好基础,已经七次唱响“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时代凯歌,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上,都传颂着激动人心的鱼水新篇。
作为主阵地、主力军的崇川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近3万人,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800余人。区委、区政府把退役军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有力有序推进,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党的领导贯穿退役军人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区、街道两级及时调整充实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做到人员编制、创建经费和活动场所落实,形成了党政军“三位一体”、群团组织广泛参与、全方位覆盖的双拥工作领导体系和组织网络。
为打通服务保障的“最后一公里”,崇川区抓牢区、街、村三级服务体系建设,全区16个街道和171个村(社区)已按“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保障”的“五有”标准化建设要求全部建成了退役军人服务站。服务站在全省率先建立“信息化+网格化+退役军人服务”新模式,为辖区退役军人逐人建档立卡,一人一档进行统一编号及编制目录,对信息采集对象实行动态追踪管理,全面掌握退役军人基本信息,提供精准化服务。
家住任港街道的退役军人老王身患多种疾病,2002年下岗后,职工医保一直处于断缴状态,他自费办理了居民医保,但报销比例和范围远低于职工医保,高昂的医药费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负担很重。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了解情况后,积极协调、向上争取,在民政、医保等部门的支持下,为老王补办了职工医保,并将其纳入市医疗救助体系。
2020年度,全区成功申报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14家,获评率达87.5%。去年9月,全省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现场会在南通召开,崇川区学田街道、秦灶街道及文峰街道中央商务区的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接受各级领导的现场审阅,获得高度肯定。
坚持需求导向,把服务做到退役军人心坎上
“满足退役军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退役军人工作的初心和使命。”崇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马胜虎说。
去年下半年以来,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崇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先后组织退役军人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5次,提供优质岗位1300多个,约250名退役士兵达成就业意向。
岗位安业,退役军人才有幸福感。崇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紧紧围绕国家出台的《关于促进新时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在就业创业方面做了许多有益尝试,形成一套“阳光安置”办法,做到“人尽其才”“人岗相适”; 积极推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信息平台建设,录入率达到100%;成立退役军人企业家联盟,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为更多有创业意愿的退役军人提供创业经验、交流创业思路。
今年上半年,区、街道两级退役军人服务机构主动对接,为40岁以上就业困难志愿兵提供了30余个就业岗位。文峰街道和辖区多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单位优先招聘退役军人,由街道免费提供物业保安、城市管理、特勤人员等职业培训。
组织安家,退役军人才有归属感。针对部分退役军人党员流动性大、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容易虚化弱化的问题,崇川区成立退役军人(流动)党员党支部百余个。今年恰逢建党一百周年,前不久,学田街道退役军人流动党支部邀请辖区内退役军人黄祖相、张宝均等人多次开展红色讲座,给青少年讲述他们当年勇敢作战、保家卫国的事迹。
思想安心,退役军人才有获得感。去年以来,崇川区投入4000万余元,用于优抚对象的关心关爱工作,出资1147.3万元为1176名退役士兵接续社会保险,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与人社、医保、公安等部门对接,帮助退役军人解决随迁入户等实际问题。去年,退役士官小王和小李选择安置到区属某国资公司,他们在新单位发扬在部队时吃苦耐劳的作风,可是当看到月工资到手只有三千多元时,有些泄气了。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获悉动态后到该公司实地走访,并与区国资办对接,了解到由于当时正值区划调整,公司兼并重组刚刚起步,工作人员尚未配齐,工资结构也没有确定,且公司从未招录过转业士官,在待遇保障上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造成了上述矛盾。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多次与国资公司、国资办召开三方协调会,对照政策研究方案,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参照前一年转业安置人员的平均待遇水平适当上调,并将兵龄纳入工资组成部分,处理好了小李和小王的工资待遇问题。
营造浓厚氛围,让最可爱的人受到尊崇
3月4日下午,万濠星城小区里敲锣打鼓,热闹非凡,崇川区委、区政府领导来到现役军人陈可家中,送上了二等功立功喜报、“二等功臣之家“的匾牌和奖励金。 24岁的陈可从6岁时开始接受乒乓球训练,2009年起屡在国际、国内各项赛事中获得好成绩。2019年入伍后进入八一乒乓球队,在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上夺得女子乒乓球双打金牌1枚,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军事体育训练中心给她记二等功一次。
2020年以来,崇川区共有荣立三等功以上的现役军人45人,发放立功奖励金222825元。坚持有功必报、有功必送、有功必奖,彰显的是崇川区厚植崇军拥军的情怀,鼓舞的是崇川儿女不负韶华、建功军营的豪迈。现役军人保家卫国需要尊崇,退役军人功成身退回到地方,同样值得爱戴。秉承这样的理念,崇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从自身做起,在落实各项优抚待遇的基础上,创新思路,延伸触角,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崇军人的氛围。
每年八一、春节期间,崇川区四套班子走访慰问部队早已形成传统,并主动回应部队需求,为驻军调整改革和教育训练办实事、解难题,提高了双拥工作对部队战斗力的贡献率。今年1月29日上午,江苏预备役高炮某团团长邹敬、政治处主任王明明专程来到崇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赠送一面写有“真情服务解难题 双拥共建办实事”的锦旗,感谢区委、区政府筹措资金帮助修建了遮阳车棚。
7月15日下午,退役老兵周鸣龙等人接到通知,来到离家不远的文峰街道厂南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办理“通通优”拥军卡。这张卡就是他们昔日光荣经历的最好证明,今后可免费乘坐市区及各个县(市、区)公交车,免费游览狼山等各大国有景区,还能在餐饮、购物、金融等诸多生活领域享受到专属优惠活动。目前全区2.4万张拥军卡正在分批发放之中。
一年来,崇川区各级领导走访慰问优抚对象1200余名,发放慰问金总计约100万元;开展“十大抗疫卫民之星”“十大砥砺发展之星”评选活动,在抗疫和经济发展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退役军人被推到聚光灯下接受表彰;统计出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各类人员61人,送鲜花、戴奖章、留合影,送去关怀和敬意;将每年的8月定为拥军优属优惠服务月,积极联系商超等企业,为军人军属等优抚对象提供优待优惠服务; 着力打造南大街“双拥示范街”,亮化提升双拥公园,为军人休闲娱乐提供更多选择。
这些举措润物无声,营造出尊崇退役军人的浓厚氛围,同时也辐射和激励了更多人关注这个群体。6月11日,专门对崇川户籍生活困难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进行精准帮扶援助的“崇英关爱基金”成立,由崇川区财政拨付200万元启动资金,同时通过社会募集、部队捐助、慈善支持等多渠道筹集,以保证基金活水细流。消息一出,得到多方响应,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晶城科创园等单位率先参与,幸福、天生港镇、陈桥等街道组织得力,目前已筹集到善款500万元。
牢记初心使命,退役军人扎根地方立新功
“各位居民,台风即将到来,请大家把放在阳台上的花盆等危险物收好,注意关门关窗,如有突发情况,及时拨打社区电话。”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来势汹汹,7月24日一大早,新城桥街道朝晖社区“戎耀”志愿服务小分队队员们早早集结,带上小喇叭在小区里巡回宣传,排查雨水管道,加固天台热水器,并为出行不便的高龄独居老人采买生活用品送上门。这支社区志愿服务队是由家住城南东苑的退役军人蔡国平和范群于去年共同发起成立的,现在已有19名成员。
组织建设聚合力,服务保障暖人心,在合法权益不断得到维护、军人尊崇不断彰显之后,崇川区广大退役军人离军不离党,退役不褪色,用军人独有的责任与担当,建功新时代。
崇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因势利导组织成立了退役军人“红色先锋”志愿服务队,在社会各个领域开展互帮互助、矛盾调解、扶贫帮困、应急救援、服务保障等各项服务,也把军人本色挥洒在机关企业、街道社区。
2020年,面对一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争,崇川区退役军人用实际行动作出了最坚定的回答:冲锋在前,用生命筑起守护群众安康的血肉长城。
“我是一名党员、退役军人,我现在要求归队,尽自己的一份义务,请组织批准!”常到任港街道为退役军人服务站做好事的单文华,通过微信向街道领导请示,请求尽快参“战”。得到批准后,他与社区民警天天上门走访,为居家隔离观察人员提供各方面服务。去年春节假期,狼山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共接到36名退役军人的“请战”电话,其中年纪最轻的23岁,年纪最长的70岁。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时候,在学田街道南川园社区,一支统一着装的“蓝制服”队伍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奋战在疫情一线。这是由退役军人组成的“南通蓝天救援队”,他们组织有序,分工明确,配合社区开展防疫工作,成为社区里最亮眼的色彩。和平桥街道在醒目位置亮出“退役军人奉献岗”,退役军人轮流上岗参与宣传、劝导、测量体温、发放通知等,入选全国退役军人抗疫之战的“二十个感动瞬间”。
今年40岁的朱寿春转业到地方后勤恳敬业,热心公益,他从2001年开始就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20年间共计献血5100毫升,并报名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4月中旬,他赴泰州为一位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者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
去年以来,崇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深入挖掘优秀退役军人党员先进典型,有扎根基层的兵支书、创新创业的自主择业军转干、发光发热的老兵调解员等,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初心不改、军魂犹在的使命和担当,成为推动崇川和谐发展最具活力的“红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