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秀水社区:“硬核”担当筑牢基层“防疫墙” | 南通发布

8月1日凌晨2点半,如皋市如城街道秀水社区党总支书记储湘君终于结束了辖区内的防疫关卡设置工作,临走前,不忘反复叮嘱值守的工作人员守好疫情“防线”:“居民小区是外防输入的重要关口,从严把好关卡,确保没有苏康码绿码的决不放进一人。”

秀水社区今年防疫行动的第一枪,是从7月31日正式打响的。那天晚上7点,储湘君正在下班回家途中,一阵手机铃声骤响,电话那头传来如城街道工作人员急促的声音:“情况紧急,请速到街道召开疫情防控部署会议。”

疫情卷土重来,秀水社区闻令而动,对所有小区实行围合管理,严守“入口关”,全面筑牢“防疫墙”,全力守护居民健康。

党员志愿者冲在一线

当好小区健康“守门人”

疫情防控,城乡基层社区是第一道防线。然而,位于如皋主城区的秀水社区除了一个居民小区外,有6个居民老小区是开放式管理,这给社区封闭式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阻碍。

“小区没有围蔽管理,任何人员随意进出,容易带来病毒传播。”储湘君深知,外防输入才是最重要的防疫措施。于是,一下会场,她立刻联系施工队,仅用5个小时,便把整个社区的24个出入口全部封闭到位,只留下6个防疫卡口,对进出人员进行严格防疫把控。

“防疫卡点由去年的1个增加到今年的6个,社区面临着防控力量不足、防疫物资短缺等难题。”储湘君一边带领社区党员主动参与防控卡口值守、开展防疫宣传,想方设法筹集防控物资;同时第一时间在社区网格群里发布招募志愿者信息。“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就有12个志愿者报名,有持续发挥余热的退休老党员,也有充满社会正能量的大学生,大家主动加入到守护家园的行列。”

“把口罩戴起来,最近有没有离开如皋啊,健康码和行程码给我看一下。”8月2日中午12点,70岁的党员志愿者高军在家匆匆吃了几口饭菜便赶往门口的防疫卡口点,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对所有进入小区人员、车辆逐人逐车进行细致核查和信息登记。这个时间段正是小区人员出入的高峰期,烈日灼灼下,细密的汗珠从高军的脸上缓缓渗出,可她却乐在其中:“在这种疫情考验下,作为党员,更应该带头发挥作用,坚守阵地,尽快打赢这场抗‘疫’战争。”

“铁娘子”撑起防疫“半边天”

行动诠释最美“逆行者”

“我们核查只有更严更实更细,才能杜绝病毒传播。”虽然每天工作近16个小时,但秀水社区网格长蔡欣烨没喊过一声累、没叫过一句苦。

为了减少人员聚集,不让疫情进一步扩散,蔡欣烨每天的工作就是走街串巷,宣传防疫知识,挨家挨户提醒仍在营业的商铺做好疫情防控措施。陪她同行的还有锦绣派出所的民警。“现在疫情形势严峻,一定不能放松警惕,做好防护工作,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别人。”面对少数不理解的声音,他们耐心劝解。

记者跟随蔡欣烨在小区内巡查时发现,大多数居民已养成佩戴口罩的良好习惯。刚买完菜准备回家的居民张敏风,一路上都佩戴着口罩。她坦言,看着这么多社区工作人员为防疫工作辛勤付出,很受感动,社区一直要求居民提高防疫意识,自己一家人早已习惯戴口罩出门。”

社区防疫工作难度大、责任重,蔡欣烨告诉记者:“在社区进行封闭式管理过程中,守关卡的志愿者有时遇到特殊情况不能到班,这时,我们就得必须第一时间到卡口顶上,守好辖区的安全大门。”

如同社区的名字一样,在秀水社区9名班子成员里,一共有8名女性,老百姓都称颂她们为“抗疫铁娘子”,她们也成了社区的最美“逆行者”。

“银发宣传队”平均年龄70岁

身穿“红马甲”传递温暖

“疫情期间,请大家减少出行,做好安全防护……”2日下午4时,中山路上响起了一阵阵喇叭声,一支刚刚成立的疫情防控宣传队,身穿“红马甲”,正在沿街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66岁的夏宝荣就是这支队伍里的一员,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一家店铺前张贴防疫知识宣传单。“我要不断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参加志愿活动。”身为一名退役军人,夏宝荣在社区党委的影响和号召下,继续发挥余热,走向辖区街头巷尾、公共活动场所,劝导市民勤洗手、少出门,再一次用实际行动诠释出军人“退役不褪色”的英雄本色。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支由社区退役军人、楼组长、党员、居民志愿者等8人组成的疫情防控宣传队,平均年龄70岁。每天下午4点,这群可爱的老人卖力宣传的身影,成了夏日街巷里一道流动的防疫“风景线”。

摸排外来返回人员不一人,上门宣传防疫措施一户不丢,秀水社区只是如城街道众志成城防疫的一个缩影。目前,如城街道35个村(社区)全都投身硬核的防疫工作,全力以赴当好带领群众抗击疫情的“贴心人”和“主心骨”,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共同为社区防疫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