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宜商,是一座城市的境界;安居乐业,是一方百姓的向往。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我市以治理方式创新推动社会大局安定有序,在全国率先建成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跻身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国家级试点城市。过去5年,遍布城乡社区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全面建成,以小单元支撑起精细化治理大格局。实战实用的“雪亮工程”阔步推进,成为守护城市的“千里眼”。
公众安全感、法治建设满意度、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监测评价持续位居全省前列。站立新时代发展风口的南通,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书写“中国之治”南通新答卷。
“最强大脑” 三级联动
走进南通市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蓝光的环形显示屏占据了整面墙壁。这里汇聚65家市级部门、10个县(市、区)5000余项数据资源,日交换数据4亿条,实时感知着城市脉动。
市域,对上承担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责任,对下指导基层一线工作,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抓住这一关键环节,“一子落而满盘活”。市委市政府深刻把握市域治理现代化的特殊战略定位,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于去年6月19日建成运行全国首家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1个市级、10个县级、96个镇级指挥中心,构建起一体运行、纵横贯通、动态可视的“1+10+96”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体系。
记者 蒋娇娇摄(资料图片)
通过建立“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队伍”模式,市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打造了融“数据共享、预警预判、联动指挥、行政问效”四大核心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智慧平台,实现“一个平台管监管”;将全市65个部门和单位的78条热线整合进12345,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实现“一个号码管受理”;在“南通百通”上架26个部门606项在线政务办事服务、372项公共服务事项,实现“一个APP管服务”;发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优势,实现“一个网格管治理”。
南通一化工园区附近,一辆危化品运输车没有按规定路线行驶,存在频繁异常驻留现象。市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危化品监管平台发出预警,中心立即联合市公安局、交通局、应急管理局、生态环境局及属地指挥中心现场查看,发现雇佣该危化品运输车的公司存在违规存储甲醇和疑似违规分装行为。
危化品管理,全国各地普遍存在“九龙治水”“各管一段”,造成共享难、发现难、协同难。针对这一治理难题,市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在数据全量汇聚的基础上,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了危化品全流程监管创新应用。截至目前,共产生预警3万多条,其中危化品车辆异常驻留4272条,与91家已排查要求整改的“小化工”企业进行比对,平台成功预警64家,匹配成功率达70%,查实规模较大各类危化品企业隐患46起。
变被动“堵漏洞”为主动“察风险”,全景、跨域、多维、实时的市域治理预警体系,涵盖100个预警项,累计监测各类预警信息8万余条,向领导驾驶舱及时推送突发事件信息280条,有力夯实为民服务基本盘,守住了社会安全生命线。
网格吹哨 部门报到
基层是增强社会治理能力的关键所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网格化服务管理因势而谋。全市划分“综合网格”8450个、“专属网格”845个,构建起“标准统一、流程规范、联动智能、服务精准”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新体系,7万余名专兼职网格员深耕“责任田”,宣传党的政策、采集上报信息、排查化解矛盾、服务居民群众、组织群众自治、管理网格事务。
“哎呀,我们这里又淹了!”“阿姨,不要急,我来想办法。”崇川区和平桥街道木排巷57号是一排老民房,但凡大雨就会淹,当地居民自发请来疏通工人,发现地下污水管网部分塌陷,根本无法疏通。网格员接到居民反映后迅速将事件上报,崇川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第一时间向区市政部门派发工单,后者立即派人重新布设污水管道,反流现象有效解决。
小小网格,融区域自治和发现问题、协助处理问题于一体。按照“一个入口采集、一个出口流转、部门协同联动”要求,全市规范业务处置标准和事件交办流程,推动网格资源与部门力量优化组合,构建了实体化、实战化运行的市、县、镇三级网格服务管理中心,与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一体运行。网格员对发现的隐患及事件优先自办,对于无法处理的事件逐级上报,由中心及时分流交办到相关部门进行处置,构建起“网格吹哨、部门报到”的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机制。截至目前,全市网格员巡查走访累计上报事件551.2万余起,网格事件总办结率达99.87%。
网格小区域,融合大舞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探索中,我市创新“网格+部门工作”服务管理机制,深化“网格+党建”“网格+警务”“网格+消防”“网格+退役军人”“网格+妇女儿童保护”“网格+法治宣传”等做法,大力推进领导干部和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调解员“三官一律一员”进社区、入网格,把社会治理精准延伸到每个角落。
“党建”融入“网格”前移落地,“网格”离不开“党建”带动支撑,通过“党建+网格”融合共治,统筹基层党员干部等力量常访网格、常下网格、常在网格,深化乡镇(街道)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党员干部挂钩联系网格等制度,实现了1+1>2的管理效能。
雪亮工程 智能“塔基”
智能化,是创新一切治理方法的技术前提。充分运用大数据思维采集基础信息,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加强关联比对,“雪亮工程”是有力支撑。
按照“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目标,我市以列入全国“雪亮工程”重点支持城市为契机,不断完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传输网络、视频信息共享平台、安全管理系统,全面推进“雪亮工程”落地建设、管理、应用。截至目前,全市依托政务网公共安全视频图像联网共享平台,累计汇聚各类视频图像20.67万路,成为平安南通“永不睡眠的守护者”。
一名“漂白”身份、潜逃21年的外省命案逃犯,启东警方从接到协查到研判、蹲守、成功抓捕仅用了9小时。“接到协查后,我们迅速开展逃犯刘某明的身份比对工作。”办案民警透露,民警使用图像智能分析,发现了相识度高达94.78%的“孙某民”,通过调取监控视频,快速锁定他驾驶的车辆,凌晨时分成功将他抓获。经查,“孙某民”正是经过了身份伪装的刘某明。
得益于“雪亮工程”,南通公安开启智慧警务新视角,通过强化警情研判、数据分析和犯罪预测,实现勤务模式优化,警力精准投放,完善主动接触、主动盘查、主动留痕的进攻型巡防机制和“一中心、两域、三区、四线、五圈”为主要特征的治安防控识别体系,刑事案件侦破数量显著上升。
全市累计88个重大项目建设现场4G高清视频监控全覆盖;沿江沿海大保护、火灾事故预警监测、自然资源动态监测、扬尘违建治理、新机场智慧管控等多项视频态势感知应用……“雪亮工程”强力打造智能“塔基”,全面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水平。
“师傅,这里是消防通道,请将车停至临时车位!”来到崇川区学田街道天龙逸园小区看望朋友的小刘刚把车停在小区道路上,物业管理人员就赶来提醒。原来,小区里安装了消防通道智能地磁,一旦车辆违规停放,智慧小区综合应用平台就会发出告警,信息同步发送至物业、社区网格员的手机终端。
2020年以来,我市全面推进“雪亮工程”智慧技防小区建设,天龙逸园小区成为市区首个智慧小区。高空抛物高清视频监控,解决了过去高空坠物寻不到源头的困境;智能充电桩,构建了一套基于“互联网+”的解决方案;智能烟感、智能燃气、井盖监控等科技设施,对人、车、房和设施设备全天候、智能化、精细化管理,真正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
“以人民为中心,书写市域社会治理新答卷。”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姜永华说,从粗放式治理模式向精准、精细、精致转变,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从治理到‘智’理,只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