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出行,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对交通满不满意人民群众说了算。
市交通运输局党委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和“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的落脚点,坚持系统化思维和品牌化战略,深挖“潜力”,用心用智用功用情培育一批特色服务品牌,引领系统上下不断提升服务能力,着力解决百姓出行热点难点堵点问题,以更高质量“好通”,助力人民群众美好出行和经济社会沧桑巨变。
1-8月南通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3.4万TEU,同比增长10.5%
在农村地区,同样也能享有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出行服务。目前,我市已建成农村公路1.5万余公里,路网密度达到全省第一
9月13日上午,由中铁上海工程局承建的南通港铁路跨新江海河特大桥连续梁顺利合龙,此次合龙的新江海河特大桥连续梁也是南通港铁路第一座连续梁合龙
用心培育政务服务品牌 便民利民跑出“速度”
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周建飞常说:心中有初心、有使命,就会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市交通运输局以“一路我帮您”品牌为引领,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全面推行“一窗全办、一网通办、就近能办、一体联办”的政务服务模式,南通政务服务无疑迈上了新台阶:1-8月份,市政务中心交通窗口办理各类审批事项123749件,即办率达84.9%,群众满意率达99.9%。
各类车船证、资格证、作业证的办理是交通从业人员的头等“操心事”。南通交通人善于“换位思考”,事关群众的利益,就要把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头。常年在南通跑水上运输的安徽籍船长刘先生说:“以前船舶驾驶证到期前必须回老家换证,要10个工作日左右才能办好。如今在南通可就地办理,跑一次窗口,15分钟左右就可以拿到新证书,便民办事实实在在!”今年以来,市政务服务大厅交通窗口实现内河船员适任证书重新签发事项“跨省通办”“即来即办”,落实“最多跑一次”要求,将初审、复审、审批人员统一集中至前台,大大提高审批效率,受到广大内河船员好评。
对于整天跑运输的车主来说,一旦有证件丢失、损毁的情况发生,补办起来不仅麻烦,而且增加运输成本,若不及时补办则可能影响个人信誉。自今年6月1日起,随着《道路运输证》和《从业资格证》电子证照的全面启用,约14万余张客运、货运、巡游、网约车从业人员资格证以及车辆道路运输证实体证照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有效地解决了车辆、人员补证往返跑、影响正常营运的问题,解决了他们的“心头大患”,自启用以来已发放“电子证照”6790张。
用智培育依法行政品牌 高效执法彰显“力度”
市交通运输局推动执法与服务融合发展,大力打造“猎鹰”执法品牌,突破执法“瓶颈”,全力整治群众的“揪心事”。
越是两难境地,越考验执法人员的担当和作为。5月31日,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自接收到华利船务的船舶检验申请后,当天获批。第二天一大早,二大队资深验船师王恒才、梁友庆等几名执法人员顶着船舱40℃的高温没敢耽误一刻,至下午4点,执法人员完成全部检验及整改工作。6月2日,南通华利船务有限公司对他们特事特办、紧急为“华舟1号”货船检验,解决公司燃眉之急表示再三感谢。
依托信息技术,创建交通执法“一体化+智慧执法+信用监管”新模式,南通在全省率先试点启用“互联网+行政检查+执法监督”道路运输执法新系统,率先启用超限超载车辆货物卸驳载与执法监督平台,率先启用行政处罚“不见面”,以规范高效执法服务提升交通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成效,并且有效保障了执法公正。今年以来,共查处“黑车”276辆,查办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违法行为326起,普通货物运输车辆违法行为253起,水上交通安全违法行为279起。
今年5月12日,南通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成功启用了船舶远程视频连线检验。一个小时的“隔空”操作,能完成外观检查、设备安装、管线连接及效用试验等10多个项目的检测试验。目前,南通已先后为34艘船舶实施了远程检验,检验耗时累计减少约304.5小时。
用功培育美好出行品牌 精准惠民传递“温度”
无论路怎么建,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民能够更好更快地出行。基于这一理念,南通聚焦乡村振兴,创建“脉动江海”品牌,在等级公路“村村通”基础上,出台“美丽农路”建设指南。
初秋时节,置身于启东市合作镇红色音乐公路上,如诗如画。目前,我市已建成农村公路1.5万余公里,路网密度达到全省第一。今年,我市又安排100座危桥改造,200公里安防设施,650公里路域环境整治,并全力争创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市。
“修路、增收、致富”一直是人民群众梦寐以求的愿望,这一梦想,市交通运输局在一步步推进:截至目前,工程桥梁已完工46座,安防工程已完成137公里,路域环境整治已完成475公里,已经打造26条美丽农村路,其余正在加快推进。
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创建“温馨伴您行”“党旗飘扬平安车”品牌,大力发展全域公交、社区巴士,不断优化公交线路,美化站场环境,设置巴士驿站,并推出“优巴”“约巴”“微巴”线路以及沪通就医就学特色定制班线等个性化服务,为市民提供出行新体验。创建“红帆领航”品牌,打造水上“高速公路”。推广手机便捷过闸软件,实施船闸船舶预调度制度,提升船闸通航效率,实施内河航道、如皋水上服务区锚地疏浚,改善内河船舶通航、停靠条件,新增内河岸电,方便船民生产生活。贯彻绿色环保理念,出台全市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300根,进一步满足群众绿色出行需求。
用情培育融合党建品牌 服务发展干出“热度”
坚持党建引领,在“爱播一路”融合党建品牌的感召下,交通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注重向一线延伸、向基层延伸、向全行业延伸,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工作动力,掀起了为民办实事的新“热度”。
“大家快速行动,不要耽误村民耕作!”一则来自南通绕城高速二工区项目党支部的消息,让项目党员迅速行动,投身到十总镇沧南居灌溉渠涵抢修工作中来。二工区在施工时发现便道沿线十总镇沧南居部分灌溉渠涵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和影响,为保障农业生产顺利进行,项目党员主动出击,推动“为民办实事”贯彻落地,联合镇搬迁安置指挥部临时党支部、沧南居委会,迅速调配挖掘机等设备和作业队伍,对十总镇灌溉、排水渠涵接等农田基础设施进行了抢修和维护,确保了沿线村民生产灌溉,受到老百姓一致好评。
以“深融合”为工作主线,领导干部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局党委委员主动扛起“第一书记”责任,紧扣我市交通运输短板,围绕生态环保、乡村振兴、深化“放管服”改革等诸多民生领域,下基层察民情访民意,及时化解征地拆迁等各种矛盾,高效推进交通重点工程建设,一批事关南通长远发展的重大规划和重点项目取得显著进展。
大交通服务大发展,如今,南通城乡因交通优化而更加畅达;经济因交通支撑而更加殷实;人民生活因交通改善而更加幸福。立足新起点、展现新作为:南通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定位首次在国家规划中得到确认,北沿江高铁工可即将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张皋大临工程年内开工,海太过江通道工可研究加快推进中,南通港总体规划环评通过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审查,吕四起步港区年底开港运营……时间的年轮,见证着南通交通发展的不凡成就。
“我为群众办实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党史学习教育交流会上,周建飞说:“站在大交通发展的黄金期,全市交通运输各项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愁盼问题。”接下来,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将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用心用智用功用情继续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为实现南通交通高质量汇集最广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