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报告工作交出优异“成绩单”。记者从市应急管理局获悉,截至10月20日,全市共有33755家企业完成安全生产风险首次报告,9276家企业报告较大以上风险27708项,工业企业风险报告完成进度100%,并列全省第一。
工业企业完成安全生产风险报告是今年全市安全生产重点工作之一。通过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落实管控措施、报告较大以上风险,全面摸清全市工业企业安全风险分布状况,建立健全较大以上风险档案,形成安全生产风险基础信息数据库。“这样能有效解决当前安全生产风险‘企业很清楚、政府不知道、执法不精准’的问题,有助于各地、各部门运用风险数据指导督促企业改进工艺、加强管理,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预防事故发生。”
围绕“提质量、控风险、促安全”主线,我市全面深入推进工业企业风险报告工作,出台了《南通市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管控报告工作实施指南》,帮助指导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风险报告。同时,要求企业将风险报告与落实主体责任相结合,把风险辨识管控纳入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内容,推进风险辨识全覆盖,按照《江苏省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报告规定》不断完善风险报告数据,确保较大风险底数清、情况明,最大限度地防范风险。
在工业企业风险报告全覆盖的基础上,如何提升风险报告质量,构建风险管控长效机制?线上,市应急管理局聘请安全生产专家对工业企业上报的安全生产风险报告信息和管控信息开展随机抽查,发现的2830项问题均已交由各地区应急管理部门督促企业迅速落实整改;线下,选择少数问题突出的企业开展现场核查,召开小型现场会,指导企业提高风险报告质量,提升基层监管人员业务水平。此外,我市持续开展工业企业风险报告“三级复查复核”,确保企业风险报告基本信息完整、风险报告规范、管控措施具有针对性。
为倒逼企业将风险报告落到实处,我市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在日常执法检查中将风险报告纳入“必查项”,紧盯规上企业“拒不如实申报”,规下企业未开展风险辨识管控等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截至目前,全市共检查风险报告名录库中已申报企业4947家,立案356起,处罚金额567.4万元。
“安全风险报告工作是一项持续性、动态性工作。”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我市仍将持续开展风险报告核查和执法检查,着力构建落实安全风险报告工作的长效机制,牢牢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升事故防范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