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港新区天西村:“姜国栋,他是全村人的榜样!” | 南通发布

“秸秆禁烧保护生态,大家要好好执行……”10月24日,走进海门港新区天西村,只见饱满的水稻与蓝天白云和小河绿水构成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秋收画卷,在田间村民们丰收的喜悦中, 有位身穿红马甲的老者,穿梭在地间田头,不厌其烦地向村民们宣讲秸秆禁烧的重要意义。

这位老者就是海门盐场退休支书、村党员会客厅负责人,更是村里最热心的志愿者——姜国栋。不知不觉,他义务参与秸秆禁烧已走个6个春秋,每逢夏秋的田间,流动的红马甲与小喇叭,成为天西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学史力行作表率 感党恩跟党走

姜国栋于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位有着近52年党龄的老党员。他曾在海门盐场工作, 数十年如一日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无论在哪个岗位工作,都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勤奋工作、廉洁自律。2013年,他光荣退休回村,每天坚持读书、阅报、看新闻联播,依然关心党和国家大事,每当看到关于党史、新中国史的精彩内容,他都会拿笔记下来。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枚党徽,一份责任。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姜国栋不仅认真学习党史、手抄学习笔记,还带领一批老党员利用党员会客厅这一阵地充分发挥在党史学习教育模范作用,开展理论宣讲,扎实开展“规定动作”,创新思路、丰富拓展“自选动作”,持续推动天西村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又出新彩。

“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党的恩情永不忘……”姜国栋的执着得到了家人们的理解和支持。“父亲经常教育我们,要做好自己的事,看好自己的人。”他的子女说,父亲一生生活俭朴,为儿孙作出了表率。

老党员新作为 唤初心践行动

“学党史践行动, 就要从一件件小事做起!” 这是姜国栋常说的话。自2015年以来,村每年的秸秆禁烧,从入户宣传到联系车辆、组织人员,从运输发票统计到运输报酬发放,他都能够独当一面。从早上5点多钟和傍晚时分,他不怕苦不怕累,肩背高音喇叭,骑着电瓶车,围绕全村29条乡村道路进行宣传和查看秸秆堆放情况,白天安排指挥运输人员运送到指定地点进行综合利用,晚上搜集票据记好台账。每年都能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秸秆运送任务,其中2020年完成100多吨。

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姜国栋从大年初一开始,每天从早晨5点多到晚上6点多一直在全村范围内巡回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劝散聚集人员,动员村民要少聚集、少流动,入户分发宣传资料;在指定区域入户排查问题,了解采集信息,组织安排会客厅党员卡口执勤并巡回检查执勤情况,发现可疑人员及时向村主要领导汇报,在全村范围内对村民使用手机的用户尤其是老年人手机用户组织协调办理通行证。疫情防控50多天,他不计一分报酬,深得村民的好评。

服务乡村振兴 传递党的温暖

作为一名老党员、志愿者,姜国栋无论在环境整治、垃圾分类、农户改厕,还是在拆违控建、治安联防、民事调解等村中心工作中都带头参加,组织发动会客厅党员一起参与,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在天西村党建精神文明和新农村建设中积极为村两委献计献策,努力工作,助推村各项工作走在新区前列,为乡村振兴争作贡献。

一有时间,姜国栋走组入户融入群众之中,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和群众交知心朋友。32组孤寡老人蔡老伯,今年90岁,身患多种疾病,子女在上海工作不便回家。姜国栋带着他到海门中医院接受治疗,住院期间就像亲人一样,为老人端茶送饭,直至出院。随后,老人又到南通平潮医院肠息肉动手术,姜国栋又去照料,直至治愈出院。

近年来,姜国栋多次组织会客厅所有党员,对29-35组范围内的孤寡老人、残疾人、低保户和年老体弱的家庭进行安全检查,检查自来水龙头水管是否漏水、马桶是否渗漏,电灯电线插座是否安全,门窗是否牢固,煤气灶具是否完好等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留隐患,使老人们非常感动。

对附近的老年村民测量血压、代充煤气、代交水电费、代交有关保险金,姜国栋都一一代劳的同时,还捐款捐物帮扶贫困家庭,时常自掏腰包购买慰问品,上门慰问患病困难群众,送去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姜老的故事,对全村党员很有启发……”村党总支书记徐洪生深有感触地说, 老人活到老学到老、坚守初心、坚定信仰的精神,成为全村人的榜样,进一步引导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