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们把我儿子平安送到我身边。”1月12日下午5时许,在广东省珠海市上冲长途汽车客运站,见到许久未见的15岁儿子明明(化名),河南籍男子王某激动万分,连声向海门区救助站工作人员致谢。
因来海门寻找工作未果,身无分文,食不果腹,1月5日,明明来到海门区正余派出所求助。经派出所民警了解,明明来自河南,且未成年,于是根据相关救助条例,将其送到了海门区救助站。
救助站一方面积极与河南当地相关部门取得联系,核实其身份信息,帮助寻找家人;另一方面,了解其最近活动轨迹、接触人群、身体状况等,帮其办理入站手续,做核酸检测。
经与河南方面核实,该未成年人母亲智力有缺陷,父亲王某在广东珠海打工,但是由于工作原因,目前无法前来海门接孩子。而由于河南疫情管控要求,河南各级救助站也都不能对外接收救助对象。于是,海门区救助站只得暂时将明明安顿在救助站内。
“在救助站的日子里,孩子虽然衣食无忧,但面对未知的滞留时间和陌生的生活环境,他的情绪开始不稳定。”海门区救助站工作人员透露,按照救助条例,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或由亲属来接,或由救助站人员护送。考虑到孩子的情绪,救助站决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安排两名男性工作人员将其护送至广东珠海与父亲团聚。
于是,救助站人员一面安抚明明的情绪,一面与其父亲沟通护送细节。1月12日早晨8时30分,两名工作人员带着明明做好防疫来到南通机场办理手续,搭乘中午的飞机飞往珠海,随后又转车来到了上冲长途汽车客运站。经过近9个小时的辗转,跨越1700公里后,明明终于回到了父亲的身边。
近年来,随着海门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不断推进,海门区救助站积极探索完善未成年人保护,依法对未成年人提供救助、保护和教育,做好外籍流浪未成年人护送工作,避免陷于困境的未成年人受到伤害或流浪。2021年,共计为6名外籍流浪未成年人找到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