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下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在东院区举行公众开放日活动,40多名媒体代表、市民代表、行风监督员、患者及家属代表受邀走进这所在建的省级医疗中心,从建设理念、建筑造型、地理位置、交通设施、周边环境等多维度了解东院区的相关情况。这也是通大附院东院区自2020年5月开工建设以来,首次向社会大众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据了解,通大附院东院区地处南通创新区东区,分两期建成。建设中的一期工程占地面积281亩,总建筑面积56.6万平方米,包括门诊、急诊、医技科室和能容纳2500张床位住院楼等。2020年5月8日,东院区建设项目奠基开工;2021年11月10日,一期主体正式封顶。目前项目已由基建阶段转向内装阶段,在内装施工的同时,净化、辐射防护、医用气体等医疗专项工程同步推进,各种大型医疗设备安装基础同步建设。预计2023年年中竣工交付,力争尽快投入使用。
“东院区最大的变化就是区域规划更加明晰,流程更加高效,使患者的就医体检更加流畅便利。”通大附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鲁菊英介绍。东院区以医技楼为核心,串联起门诊、急诊、住院楼,构建内部共享空间,并借助于标识系统,起到流线简明化、最短化的效果,减少患者折返的时间,提高就诊效率。鲁菊英透露医院正积极与我市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力求使地铁2号线与东院区无缝衔接,这将极大方便患者来院就医。
此外,通大附院东院区致力打造成智慧医院。其中,智慧化服务被应用于门急诊预约挂号、引导、缴费、就诊、取药全程环节。智能安全系统防止婴儿被盗、保护在医院区域内的财产人身安全。智慧医疗将远程会诊、病房探视应用于每一位前来就医的百姓,让距离不再成为制约医疗能力等问题的桎梏。这一切的布局旨在为病患及家属营造一个方便快捷,流程清晰,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
“近距离的参观与了解让我真实感受到医院建筑的恢弘气势,尤其是重点打造的智慧就医、便利交通设施等,将会给老百姓就医带来极大的方便。”市民代表戴卫平在参观后说。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疫情防控的需要,东院区还建设了“平疫结合”病房楼,一旦有疫情发生,能立即响应,三天内可快速改造1000床的传染病病区,有效提升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同时还能满足疫情期间孕产妇、血透、危急重症等特殊患者的就医需求,为江海百姓提供坚强的急重症综合救治保障。
“现代化的通大附院东院区即将呈现,作为通大附院人三大梦想之一的‘新院梦’已初步实现。我们将以公众开放日活动为契机,汲取社会各界的建议和意见,不断提高东院区建设品质和医院服务能力、水平。我们将以东院区的高标准规划建设、西院区的高品位提档升级作为抓手,深度挖潜,扩大优质医疗服务供给,不辜负各级党委、政府和江海百姓对我们的信任与期盼。”通大附院党委书记高建林表示。